新书推荐 |《消失的搭车客:美国都市传说及其意义》


[美]扬·哈罗德·布鲁范德著

李扬 王珏纯译

《消失的搭车客:美国都市传说及其意义》

书名:《消失的搭车客:美国都市传说及其意义》

作者:[美]扬·哈罗德·布鲁范德

译者:李扬 王珏纯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18年9月

ISBN:978-7-80768-250-9

作者简介

扬·哈罗德·布鲁范德(Jan Harold Brunvand)

美国著名民俗学家,犹他大学荣休教授,曾任美国民俗学会(AFS)主席、《美国民俗杂志》主编,出版学术著作、编著等十余部,发表论文、书评等逾百篇,其代表作《美国民俗学概论》受到学界的重视和好评。布鲁范德涉猎的领域相当宽泛,但影响最大的治学领域,是他在都市传说方面所做的开创性的搜集和研究工作。他陆续出版了多部都市传说著作,因此被称为“都市传说先生”“民间侦探”,被认为是“对20世纪传媒影响最大的传奇学者”。

 

译者简介

李扬,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内容简介

汽车后座杀手、消失的末班公交、幽灵客机、快餐里的油炸鼠、车厢里的裸男、吊死的男友、钩子杀手、下水道里的鳄鱼……103个头皮发麻的故事,你最少听说过5个!


这是一本关于美国当代民间故事——很多人都听说过这些故事,并把它们当作真人实事——的著述。作者融会了有关最著名、最搞笑、最离奇、最惊险的美国都市传说的发现,并试图揭示这些当代民间叙事的诸多模式和可能包含的意义。诚如作者所指出,人们花时间讲述和聆听传说,不仅仅是因为其奇异有趣的情节,更深层的原因是它们真实地传达出创造者和传播者所处的语境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心理,并进而影响到我们的心理、知识和行为规范系统。


本书作者暨“都市传说先生”“民间侦探”“对20世纪传媒影响最大的传奇学者”布鲁范德教授热情撰写“新版致辞”,本书译者、香港大学哲学博士、中国海洋大学文学院教授李扬全面修订译文,并作“译后记”和“再版补记”,向中国读者全面开阔地介绍本书。

 

目录

第一章  旧篇新章

  005 作为民俗的都市传说

  007 传说的讲述

  008“男友之死”

  015 作为文化符号的都市传说

  017 都市传说的阐释

 

第二章  经典的汽车传说

  024“死亡之车”

  029“花心男人的保时捷”

  031 路边幽灵:“消失的搭车客”

 

第三章  “钩子”和其他少年恐怖传说

  053 成长中的恐惧

  055“钩子”

  062“后座杀手”

  066“孩子的临时保姆与楼上的男人”

  073“室友之死”

  078“炉中的宠物(或婴儿)”

  082“嬉皮临时保姆”

 

第四章  可怕的污染

  094“头发里的蜘蛛”

  102“肯德基油炸鼠”

  114“下水道里的鳄鱼”

 

第五章  尸盗

  128“包裹中的死猫”

  139“丢失的奶奶”

 

第六章  令人难堪的裸体

  154“结实的水泥凯迪拉克”

  161“旅居车里的裸男”

  166“火车车厢里的裸男”

  168 尴尬的场面

  171“惊喜聚会中的裸体主人”

  178 更多的裸体传说

  180“黑暗中的屁”

 

第七章  购物的噩梦

  186“红丝绒蛋糕”

  193“毯中蛇”

 

第八章  正在生成中的传说

  210“节油汽车”

  213 老爷车

  214 幽灵卡车司机和幽灵客机

  218“舞厅中的魔鬼”

  219 滑稽的事故

  221 绑架

后记

译后记

再版补记

都市传说研究词汇表


推荐语

本书以八章的篇幅概述了八大类都市传说及其诸多异文。对每一类,作者不但从民俗学的视角加以搜集、分类和分析,更重要的是进行了结合社会背景的阐释,“大致反映了民众们在其生活中关注和幻想的种种事件和现象”,为都市传说的研究提供了极佳的样本。

  ——张举文(美国威拉姆特大学东亚系主任、亚洲研究中心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兼职教授)

 

本书既是当代都市传说的开山之作,也是美国最成功的“学术畅销书”。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令人沮丧的现代都市生活中,积极向上的文化力量日渐消退,人们总是处在焦灼不安的情绪当中,传说则成为都市人排泄负面情绪的下水道。

 ——施爱东(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

 

我很乐意说自己写的是“都市传说”类型故事。因为都市传说的核心特点是:看完就想讲给人听。这些传说的形成和演化,是人对生存环境的心理反应:恐惧、紧张,或窘迫、搞笑,更是人们最接地气儿的想象——好故事不就得这样吗?因此,《消失的搭车客》就是我的师承。

——金醉(公众号“魔宙”主笔、《北洋夜行记》作者、都市传说研究者)

 

布鲁范德的写作手法,以一种可读性很强且十分有效的方式,使读者对城市环境中的动态叙事过程,以及民俗学和民众生活研究有所了解。

——珍妮特·L.兰洛斯(批评家)


免责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与本号无关。

版权声明:如需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并保留二维码。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民俗学论坛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中国民俗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