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讯|王国明:《土族〈格萨尔〉研究》

书名:《土族〈格萨尔〉研究》

作者:王国明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年:2021年4月

ISBN:9787532599080

土族《格萨尔》说唱在2009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是珍贵的人类遗产。

本书对土族《格萨尔》这一长篇创世神话和英雄史诗从不同角度介绍和综合分析,对关注中国神话起源、民族史诗、人类学、民俗学的学者和爱好者都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是一本可读性很强的人文科学研究著作。

格萨尔传说插图

内容简介

土族《格萨尔》是在藏族《格萨尔》的深刻影响下产生的一部长篇史诗,以韵散体结合说唱为形式。这部大型史诗涵盖古代社会的民族关系、语言、民俗、史地、神话等多方面的信息,内容博大精深。

本书作者王国明教授结合多年抢救和整理土族《格萨尔》的实践与经验,论述了土族《格萨尔》产生、流传、艺术特色、宗教信仰、民俗、语言形式等内容。全书共分六章,包括绪论、土族《格萨尔》中的创世神话、农业生活传统、宗教思想、风俗文化、语言表现形式等。

推荐亮点

长期以来,人们对于流传在藏族、蒙古族群众当中的《格萨(斯)尔》比较重视,所以其抢救、搜集和整理工作开展得比较早。至于土族《格萨尔》在土族群众中的流传情况,人们却所知甚少,但是土族《格萨尔》中包含很多特色鲜明的内容,尤其是创世神话部分更是土族《格萨尔》绝无仅有的内容,土族《格萨尔》的文化价值不容小觑,对土族《格萨尔》的保护更是刻不容缓。

本书史料详实,内容丰富,原始资料来自土族《格萨尔》说唱的传承人王永福(更登什嘉),许多珍贵史料都是最新完成整理的,把握了土族《格萨尔》研究的脉络与趋势。作者从事研究工作近30年,在大量材料的基础上,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对这些资料进行了人类学、宗教学、社会学、语言学、历史学角度的深层探究,让土族《格萨尔》以独特的内容和形式展现在世人面前。

土族艺人更登什嘉在说唱土族《格萨尔》

供奉在艺人家中房梁上的格萨尔战神

土族艺人更登什嘉在给他的儿子王国明博士传授《格萨尔》说唱技艺

本书不仅对格萨尔的产生、发展和特点进行了全面论述,在具体篇章中还引用了大量的格萨尔史诗的原始材料,是不可多得的民族史诗材料,其中关于创世神话、婚丧民俗、神箭崇拜、萨满信仰、农业起源等内容深入浅出,非常具有可读性,令人直观地感受到史诗的魅力,对我们了解和研究历史、人类学、宗教神话等领域具有重要启发。

作者简介

王国明,男,土族,又名坚赞道杰,博士、西北民族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68年出生于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的一个土族《格萨尔》民间说唱世家。自1993年以来主要从事格萨尔学研究,致力于土族《格萨尔》的搜集、整理、翻译和研究工作。已著有《土族〈格萨尔〉语言研究》《格萨尔文库·土族裕固族卷》《土族〈格萨尔〉》《土族的融合与形成》《鲜卑的起源于发展》等著作,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获得省部级奖学术成果奖项若干。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土族《格萨尔》史诗产生的历史背景

第二节 土族《格萨尔》史诗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土族《格萨尔》史诗的研究历程

第四节 土族《格萨尔》说唱艺人

第五节 土族《格萨尔》抢救与保护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第六节 土族《格萨尔》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探析

第二章    土族《格萨尔》史诗中的创世神话

第一节 土族《格萨尔》史诗中的宇宙模式

第二节 土族《格萨尔》史诗中的造地过程

第三节 土族《格萨尔》史诗中的天体运行

第四节 土族《格萨尔》史诗中的人类起源

第五节 土族的祭神风俗和生活风俗

第六节 土族历史的相关发现

第七节 土族创世史诗与创世神话的比较研究

第三章 土族的农业生活传统与土族《格萨尔》

第一节 土族神话与农业生活

第二节 古歌谣与农业生活

第三节 土族《格萨尔》与农业起源

第四章 土族《格萨尔》中的宗教思想简述

第一节 土族的萨满教文化遗俗

第二节 萨满信仰在土族《格萨尔》中的具体表现

第三节 神箭崇拜与土族《格萨尔》中的“尼玛卓娃”

第四节 土族以及土族《格萨尔》中的多重信仰

第五章 土族《格萨尔》中的风俗文化研究

第一节 土族的禁忌文化

第二节 土族的婚俗文化

第三节 土族的丧葬文化

第六章    土族《格萨尔》中的语言表现形式

第一节 土族《格萨尔》所体现的语言观

第二节 土族语与藏语是土族《格萨尔》史诗中的共同语

第三节  土族语与藏语是从事土族《格萨尔》研究的必要工具

第四节 土族《格萨尔》是研究语言的源泉和土壤

后记

    图文来源:微信公众号“上海古籍出版社”2021-0517

免责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与本号无关。

版权声明:如需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并保留二维码。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民俗学论坛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中国民俗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