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敬文先生是中国民间文艺学科的开创者,是中国民协的主要奠基人之一。《钟敬文全集》出版,有助于进一步研讨钟敬文先生的学术思想,总结中国民间文艺的发展历程,研讨新时代民间文艺的发展命题,具有重要意义。
学习钟敬文先生的治学理念和学术思想,我们要传承和践行老一辈学人对发展民间文艺的坚实使命。
钟敬文先生的学术追求、学术理想和学术使命,贯穿了我国现当代百年历程。他在“五四”时期,以及上世纪八十年以来,在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深刻把握民间文艺的发展脉动,推进民间文艺的学术研究和保护实践,体现了强烈的文化使命感。如果没有钟敬文先生这样的一种精神、这样一种使命、这样一种关于民间文艺的全方位理论构建和实践,也许,我们今天的很多民间文艺工作可能无从谈起,我们许多珍贵的民间文艺样式可能已经流失,我们可能会缺少像今天这样 一支坚实的 民间文艺研究与工作队伍。所以,整理、出版、研究钟敬文先生的学术思想格外重要。深化钟敬文的相关研究,就是传承一种精神财富,汲取一种思想动力,传播关于中国民间文艺发展的经验和智慧。对于当下的民间文艺发展,具有现实意义,也是我们所肩负的一种历史责任和文化使命。
学习钟敬文先生的治学理念和学术思想,我们要加强我国民间文艺发展的学科规划。
钟敬文先生以强烈的学科意识,开创和引领了我国民间文艺的学科发展。早在1935年就提出建设“民间文艺学”学科,并不断倡导学科建设的重要性。几十年来,他提出了建立民间文艺学“原理研究”、“历史研究”、“批评评论”、“方法论和资料学”的学科体系,强调“田野作业”的研究方法,指出既要注重客观地调查和比较,也要关注社会生活的特性。钟敬文先生从理论指导、专业素养、严肃学风和创办学术刊物等各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都是我国民间文艺学建设的务实之举。几十年来,钟敬文先生一直引领民间文艺学的学科前沿,在学术研究、人才培养 以及开展系统的民间文艺抢救、保护和发展一系列实践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带动作用。事实证明,在文化发展过程中,加强学科规划和建设,有助于我们认清研究对象,把握发展规律,明确工作方法,是开展调查研究和解决现实问题的重要基础。进入新时代,我们要持续加强学科建设,按照钟敬文先生的学科规划,建设好中国的民间文艺学。
学习钟敬文先生的治学理念和学术思想,我们要以“人民性”和“中国特色”的中心理念指导我国民间文艺发展。
钟敬文先生认为,民间文艺具有“直接的人民性”,提出以“人民性”作为衡量文学作品价值的重要标准。他指出,民间文艺以劳动人民的文艺创造为对象,收集、整理和研究有助于增强人民历史文化的自豪感,具有重要的社会作用。钟敬文先生关注中国民间文艺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明确提出,要坚定地从我们社会生活的实际出发,自觉地建设具有我国特色的民间文艺学。这是一代学人高度的文化自觉,也是建立中国学派的重要基础。学习钟敬文先生的为民情怀和文化视野,发展我国民间文艺事业,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
当前,我国文艺发展进入了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讲话,部署文化建设,关心文艺发展,关怀文艺工作者,要求我们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坚定文化自信,坚守文艺的人民性,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为民间文艺发展指明了方向。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钟敬文全集》的出版,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学习和传承民间文艺发展的优秀传统,扎扎实实服务和推动我国民间文艺事业的发展。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全面启动,中国文联、中国民协正积极组织全国民间文艺家深入开展实施“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和“中国民间工艺传承传播工程”。这“两大工程”作为国家重大文化工程、民族文化复兴的示范工程、民间文艺的记忆工程,也是钟敬文先生早年倡导的“万里长城”“文化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吾侪肩负千秋业,无愧前人庇后人”,钟敬文先生曾以此自勉。今天,作为一名民间文艺工作者,作为新时代民间文艺事业发展的 参与者,我们要继承钟敬文先生的人民情怀,发扬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的优良传统,学术立会,担当使命,勤奋耕耘,服务人民,为我国民间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而不懈努力!
(摄影:吴京男)
文章转载自“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id:gh_924163115766)”公众号!
免责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与本号无关。
版权声明:如需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并保留二维码。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民俗学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