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民俗学论坛”可订阅哦!
摘要:《你的名字》和《天气之子》是日本知名动画导演新海诚近几年的新作,作品除了延续其一贯唯美细腻的风格之外,其中对日本民俗文化的演绎也很深入人心。这两部影片的女主都是巫女,里边还充斥一些日本古老民俗,诸如口嚼酒、晴女、人柱等等。本文重在解读新海诚这两部动画中的日本民俗现象,以及其背后民俗文化与现代规则的碰撞交融。
关键词:《你的名字》;《天气之子》;日本民俗
日本知名动画导演、漫画作家新海诚的动画作品一直颇负盛名,其作品以唯美细腻的风格和饱含物哀之感而受到动画界的一致认可。从《追逐繁星的孩子》到《言叶之庭》,从《秒数五厘米》到近两年的《你的名字》与《天气之子》,新海诚的作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作品中除了明显的物哀之感、对世界系和御宅文化的构想之外,也有不少日本民俗文化的影子。尤其是近两年在世界范围得到好评的《你的名字》与《天气之子》,民俗文化在故事的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从新海诚的作品中,我们看到日本民俗文化与当代文化元素的碰撞与交融,以及民俗背后来自日本神道教的古老力量在当代日本文化中的书写与体现。
一、《你的名字》中的民俗现象
《你的名字》是新海诚于2016年上映的一部动画电影。故事发生在远离大都会的小山村,女主是巫女世家出生的高中女孩宫水三叶。作为普通高中生的三叶原本平静的生活被一次不同寻常的梦境打破,在那个梦境里,她与一个住在东京的男孩立花泷互换身份,交换彼此的生活,直到彗星来的那一晚,他们彼此的时空被打破重合,那些缘分的线索也才渐渐清晰起来。
毫无疑问,在这部电影中,日本民俗在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民俗文化作为新海诚关于“世界系”演绎中的切入点和落脚点,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同时也让整部影片的情节更加饱满、更加耐人寻味。
(一)巫女与神乐
电影的女主角宫水三叶的身份便是个巫女,她出生的宫水家,一直以来都是飛騨市糸守町宫水神社的守护者,三叶的妈妈二叶便是上一任守护神社的巫女。到了三叶这一代,神社由三叶和妹妹四叶继承。身为巫女的三叶要主持当地的祭祀活动,影片中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情节就是三叶和四叶姐妹二人身穿红和服,手持铃铛在神社里跳舞的画面。这是日本典型的巫女神乐,巫女们身穿白色和服红色裙子站于神前,手持扇、铃或者神树枝等道具,头戴天冠,在神社的请神仪式上摇铃起舞。
在柳田国男的民俗学研究中便有提到对巫女的研究,由于女性具备容易进入附身状态的敏感细腻的感受性等心理生理方面的特征,因此女性在与神灵交流中往往有着不可忽视的力量。巫女自古以来便是神秘力量的重要传承者和媒介,在与神交流的中介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大家族家长之妻的主妇,往往被作为神的依座而被神灵依附并宣读神托,氏神会依附在身为巫女的特定的未婚女性身上,通过她们传达神意。
新海诚以三叶这样一个神社守护者的巫女来作为故事的主角,在影片的开头便渲染了不一样的神秘色彩,遥远山村里摇铃起舞的少女,世代相传关于神社守护的约定,不再相信信仰的父亲和坚守本心的外婆,这些都蕴藏着古老民俗传说的神秘力量。
(二)口嚼酒
在影片中,三叶和四叶跳完神乐之后,下一步便是把一旁洗净的大米放入口中嚼碎,再小心地吐到一个小瓶子里,这是口嚼酒的酿造程序。口嚼酒(くちかみざけ),是将谷物、坚果等食物在嘴里咀嚼后吐出、封存、发酵形成的酒。它不仅在古代日本的历史中有所记载,在中南美洲、非洲等地也有所记录。这种古老的酿酒仪式在日本也是源自古老的民俗信仰,其程序要求酿酒者必须是“纯洁无瑕”的处女,正常由未婚巫女来完成,由此酿造出最纯净、最醇厚的酒。
在故事里,口嚼酒不单单只是为凸显三叶的巫女身份而存在,更象征着来自古老民俗的神秘力量。三叶的奶奶看破三叶与泷互换身份后,在带三叶去森山祭拜神灵时,用喝水的例子暗示三叶与泷之间的某些联结与缘分,最后泷也是因为喝下了口嚼酒才得到神灵的力量而再次穿越越三叶达成身体互换。口嚼酒带有的神秘力量成为男女主人公之间缘分的某个联结点,与其说男女主人公最后是因为口嚼酒相见,不如说是因为古老的民俗力量打破时空让恋人们重逢。
(三)绳结
在影片中频繁出现的另一个意象——红绳打成的结,也颇引人注意,不管是女主用来绑头发的红绳,还是后来男女主系在手腕上的红绳,抑或最后打破时空界限时在空中飞舞扭转缠绕的红色线条,都不是单纯为了画面的美感而设计的。
在外婆带着三叶去森山供奉神灵时曾提起过他们家世代相传的编绳工艺,在外婆眼里,組み紐是一种带有神力的技艺。外婆还提到“むすび”,这个古老的名词是土地氏神的名字。此外外婆还向三叶解释「むすび」的其他含义,比如时间的流逝是一种むすび,把人与人联结在一起的缘分也是种むすび,同样的,組み紐联结成在一起也是一种むすび。
“聚拢成形,扭转缠绕,时而回转,彼此中断,接着又相连。这是编绳,也是时间的象征,这就是むすび。”
“水也好,大米也好,酒也好,只要进入人体内,就是一种むすび。进入体内的东西会转化为能量和灵魂相连接。”
这里的むすび也写作“結び”,是日本神道教信仰中的一种观念,意味着万事万物、各不同时空间都是彼此相连的,而把这些相连起来的便是那一条条线。拥有古老神秘力量的结连接着过去与未来、黄泉之国与现世,也将处于不同时空的三叶和泷连接在一起。
二、《天气之子》中的民俗现象
《天气之子》是新海诚2019年的新作,故事发生在东京,离家出走的少年帆高独自一人前往东京打工,在久雨不晴的东京遇到了有“掌控天气”能力的少女阳菜,原本生活毫无交集的两人却在偶然结缘后惺惺相惜,当最后需要以牺牲阳菜来换回晴天的时候,帆高毅然选择了拯救自己喜欢的人。这部影片不仅拿下了2019年日本本土的票房冠军,在世界各地也得到不少青睐,除了新海诚一贯的世界系风格打动人之外,其中的民俗文化也很引人关注。
(一)气象神社
影片中女主阳菜的所拥有的掌控天气的能力便是来自古老气象神社的传说。在那个古老的神社里,天花板和墙壁上都有绘制着古老的图腾,神社里的老人说起天气时谈到与远古之神的契约,而“晴女”的存在就是充当契约的媒介。
这个气象神社并非新海诚的凭空捏造,在日本本土,气象神社是真实存在的。1944年日本陆军气象部的观测员为了祈愿天气预报准确,在杉并区的马桥地区设立了一个内部营造,就是最早的气象神社。虽然战后日本逐渐把宗教色彩从国家机构中剥离,但是这一小小神社却因为被遗漏而阴差阳错地保留了下来,像模像样地成为一方迷你神社。2003年因原址损坏而搬迁到冰川神社内,至今仍保留着。
气象神社是人们为了祈愿天气而诞生的,这种对大自然不可预测之力的祈愿自古以来在不同民族都存在过,甚至至今仍有不少民族保留祈雨、祈晴的习俗。那些源于古代人类对自然的畏惧之心在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成为一种习惯被保留下来,当习惯在民族的文化里生根发芽,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了一种民俗文化。
(二)盂兰盆节
盂兰盆节这个经典的中国节日在《天气之子》中也有出现,当帆高和阳菜一起去祈愿的神台的时候,即将走进去时,帆高示意阳菜跨过脚下的东西——精心摆好的精灵马和茄子牛。之所以要跨过这些东西,是源自日本对盂兰盆节的信仰。
“盂兰盆节”这一名字源于佛教的盂兰盆会,在中国也叫“鬼节”,经过佛教法会与中国道教融合后再流传到日本,与日本当地初春初秋满月祭祖灵习俗结合,便成了如今日本除新年之外最隆重的传统节日——お盆。
盂兰盆节当月的第一日,是地狱之门打开、亡灵归家之日,第七日人们便开始布置棚幡和经幡以迎接亡者的灵魂。第十三日是迎火,这时需要在精灵棚,也就是放贡品用的小桌子上摆放好贡品,以及摆上用木棍、茄子和黄瓜做成的精灵马和茄子牛。黄瓜做成的精灵马象征亡灵乘坐马车加速赶回,而茄子做成的茄子牛又指亡灵骑牛缓缓归,寄托了生者期望故人灵魂在人间多停留些时日的哀思。
影片中这个不甚起眼的细节实则暗藏着日本一大民俗,这个古老的节日在时尚新潮的东京依旧盛行,像一些远古传承被保留成为一种文化现象,时代更迭里始终看得到它们的影子。
(三)晴女
电影的女主阳菜的身份是拥有“掌控天气”能力的巫女,据她所说,这一能力是在她母亲临终时,她向神灵祈愿时而获得的,阳菜也因此成了“晴女”——巫女中的一种。而“晴女”这一角色,最早源自于古代中国流传到日本的一个民间传说。
这个中国传说讲的是一个叫“晴娘”的姑娘为救百姓舍身嫁给龙王以求天晴,之后百姓们为感谢纪念晴娘,便在每年六月阴雨日,用剪纸剪出晴娘的形象,挂在门前。
此类传闻在我国最早的文字记载可以追溯到元代,当时有首名为《扫晴妇》的诗写道:“卷袖搴裳手持帚,挂向阴空便摇手。”写的正是当时民间的一种习俗。当久雨不晴的时候,人们就会把一个拿扫帚妇人形象的剪纸挂在檐下,这个妇人形象被称之为“扫晴娘”,意为扫去乌云,召回晴天。我国北方也确实有用剪纸祈祷天晴的习俗。
同样的,日本也有关于祈愿雨过天晴的形象,比如出名的晴天娃娃,日语是“照る照る坊主”,意为晴天和尚,因为在日本祈求晴雨是僧侣们的工作。到了江户中期,晴天娃娃在日本已经流传开来,每逢漫长雨季,人们就会将有着圆滚滚脑袋的晴天娃娃悬挂在窗边檐下,来祈祷雨过天晴,若第二天放晴,就得给晴天娃娃画上眼睛,浸泡在神酒里,再放到河里让它随河水流走。现今我们仍然可以在很多日本的影视作品里看到晴天娃娃的影子。
新海诚这部电影中的阳菜这一角色,明显是将日本的晴天娃娃与中国“扫晴娘”的传说相结合,同时带有日式巫女的色彩。在影片中,阳菜是神灵的依座,通过向神明真诚的祈愿来使天气放晴。但在天气如她所愿放晴的同时,阳菜也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她的身体会逐渐透明化,最终需要以自我牺牲为代价来换回东京的晴天。
这种牺牲自我以向神明献祭的故事模式,又与日本民俗中的“人柱力”传说不谋而合。日本的“人柱”一开始指的是将一个人活埋在重要建筑的地基之内的残忍做法。古人相信,人类灵魂的祭献可安抚一个地区的自然神,尤其是洪水泛滥的地区的河神。因此用这种活人献祭的方式以求得到神明的庇护。此外,“人柱”也被用于保护城堡免遭袭击、火灾以及其他人为或自然灾害。
人柱的传说到后来逐渐演变为更广泛意义上的活人献祭,比如柳田国男就曾记载过关于人柱的故事,是奥州一个叫松浦佐用媛的女子以身献祭的故事。故事是这样的,有位长者之妻吃了禁止食用的鱼肉而变成蛇身,因而被奉为水神,要求每三年进行一次活人献祭。有一年轮到郡司兵已义实的女儿时,他不忍女儿献祭,便到京城买了个名叫“阿佐”的女子来代替女儿。
同样的,影片中的阳菜虽有一定的神力,但最后仍躲不过以身献祭的命运。在这里,新海诚巧妙地利用了人柱这一民间传说,让不可逆转的神明之力成为恋人间最大的阻碍,以此打造整部影片的高潮点。
三、现实规则与民俗信仰的碰撞交融
外现的民俗文化具有体现一个族群内在集体潜意识的功能,在《你的名字》和《天气之子》里,新海诚对民俗文化的运用绝不只是为了增加影片的观赏性和戏剧效果,更重要的是通过现实规则与民俗信仰规则的碰撞交融体现日本当代人的精神世界。
《你的名字》中的远隔千里的男女主角、无法回避的彗星撞击,恋人们因“むすび”分离,最后也因“むすび”重逢。《天气之子》的结尾帆高在“东京沉没”与“恋人回来”之间选择了后者,积雨云背后的神秘世界、久雨不晴的天气背后其实是来自远古的神秘力量。
这种对民俗文化的书写实则反映当代日本年轻一代的困境和精神追求,即使日本早就大规模引进宗教,但是人们生活中的不安定、对未来的困惑与忧虑并没有因为佛教或者是基督教的到来而消失。这两种宗教对彼岸世界和来世生活的构想,于日本这个民族而言,不过是恋爱世界里“生活的价值”,这样的信仰明显与日本人自古以来追求现世快乐的愿望相去甚远。
于是人们只有转向古老的民俗文化,在把所有因果报应都放在此岸的民间信仰中寻找慰藉。毕竟只要来历足够真实,大多数人的幻觉就会趋于一致。尽管现代的日本人已经精于生计,个性独立而解放,但对未知的不安、对未来的困惑、都市生活带来的迷惘与孤独,仍会使人们难以避免地被拖回那潜伏了千百年的神秘力量中去。
因此在新海诚的这两部作品中,古老的民俗现象被演绎成一种神秘而不失新意的文化现象,故事中的人们的命运被民俗力量所左右,最终却也从中得到救赎。在《你的名字》里,民俗代表的神隐之力让男女主打破时空找到彼此的“结”;在《天气之子》里,新海诚又将民俗背后的信仰之力演绎成另一种不可撼动的神力的存在,而男主帆高却毅然选择对抗这种神力以找回恋人。
由此可见,在各类文化大行其道的当下,日本年轻一代的精神世界里依旧充斥着茫然与焦虑。《你的名字》里的那颗不知何时会来的彗星也好,《天气之子》里不知何时会沉没的东京也罢,未知带来的焦虑与对现世快乐的追求所构成的不安与矛盾心理是这个民族集体潜意识里的常态。于是远古的民俗信仰不断迸发出新的生命力,用以解释对未知的恐惧,也用以慰藉不安的灵魂,正如柳田国男所说,这种民俗之力或许不过是日本这个民族“延续的又一种新的力量而已”。
(注释从略,详见原刊)
文章来源:《品味·经典》2021年第5期
图片来源:网络
免责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与本号无关。
版权声明:如需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并保留二维码。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民俗学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