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陈建宪,湖北麻城人,文学博士,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国民间叙事文学;神话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摘要】民间故事类型由众多文本集合而成。同一个民间故事类型中的每篇异文,都含有常量和变量两种元素,常量是该类型共有的结构元素,即不变母题;变量指每篇异文中的具体情节单元,称为可变母题。基于这种认识,将中国洪水再殖型故事的568篇异文建立数据库,为科学地描述故事文本间的类同与差异关系,找到了一条新路。
【关键词】 故事类型;互文性;母题;数据库
以口语媒介为载体的民间叙事,必然具有多文本存在的特质,因此互文性批评是研究口头叙事的基本原则之一。从历史地理学派风行以来,尽可能搜集同一个故事的多个文本,通过分析这些文本间的异同关系,以追溯这个故事的原型、亚型及其流传演变轨迹,成为国际口头叙事文学研究的主流。时至今日,研究口头叙事需要掌握尽可能多的异文,已是学界常识了。
然而,在研究者们千辛万苦搜寻到数量巨大的故事异文时,又出现了新的困难,就是难以既简约又细致地把握大量文本中细节上的千变万化。
一、互文性原则及其困难
以口头创作方式出现的民间叙事,既在不同人群之间传播,又在不同时代中传承,因此必然存在着大量的异文。正由于这个原因,我们研究一个故事类型时,总是千方百计去寻找不同时空中关于这个故事的众多文本。
同一个故事,有多少人讲述就有多少个异文。如果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民间故事集中起来,可以说是无以数计。美国著名民间文艺学家斯蒂·汤普森(StithThompson)对民间故事异文数量之多有很深刻的感性经验。他说:
“一个学者所面对的传统叙事作品的详细材料,容量是如此之巨,形式是如此多变,其地理上和历史上的分布又是如此之广,因而亲身习知这一切实际上是超乎个人能力的。然而,即使他巡视这广大领域的旅程只能是短途的,他也需要一幅合适的地图来为他确定整体环境中的适当方位。”
历史地理学派的学者们发明了一种民间故事文本的整理方法,将一个故事的已知的所有异文,按时间和空间加以排列,以形成故事的历史传承谱系和地理分布图。他们尽可能地去描述这些不同文本的共同点与差异点,以寻找这个故事的原型与传播路线。这种建立在互文性原则上的研究方法,发展成为国际上民间叙事研究的主流方法。
民间故事研究者们搜集的同一个故事的异文,动辄上百,甚至上千个。如何处理如此庞大的资料,成为一个难题。
以世界著名的洪水遗民故事为例。自从1872年英国学者史密斯发现巴比伦泥板文书是《圣经》中洪水故事的源头后,人们怀着巨大的兴趣在世界各地广泛搜求,记录和发表了数量多得难以统计的洪水故事。1918年,英国著名学者弗雷泽(SirJames GeorgeFrazer,1854~1941),在《旧约中的民间传说》一书中,在对世界各地洪水故事进行了充分的介绍后,对其地理分布作如下概括:
从亚洲开始,我们已经在巴比伦、巴勒斯坦、叙利亚、弗吉尼亚、古代印度和现代印度、缅甸、交趾支那、马来半岛和堪察加半岛发现了例证。因此,大概地说来,这个传说普遍地盛行于南亚,在东亚、中亚和北亚则明显缺乏。……
在欧洲本土,洪水传说比在亚洲稀少得多。但它们在古希腊被发现,在威尔士、立陶宛、特兰西瓦尼亚山脉(南喀尔巴阡山脉)的吉普赛人和东俄罗斯的沃古尔人被报告。冰岛故事中一个巨人的血流或泛滥洪水的,几乎不能属于这个基本类型。
在非洲,包括埃及,有关大洪水的地区性传说特别缺乏;的确,还没有一个清楚的例证被报告出来。
在印度洋群岛,我们在苏门答腊岛、婆罗洲和西里伯斯岛等大岛屿和一些较小的岛屿如尼亚斯、恩加诺、塞兰海、罗地岛和弗洛勒斯岛上发现了大洪水的传说。同类的故事,在菲律宾岛和台湾岛上的土著部落以及在孟加拉湾的与世隔绝的安达曼群岛上被报道。
在新几内亚和澳大利亚的大岛,或大洲上,我们遇见到一些大洪水的故事,同类的传说也发生于边缘子岛,如美拉尼西亚,它以一个弧形延绵环绕于新几内亚和澳大利亚的东北部。
我们仍旧向东进入太平洋,在那里我们发现大洪水的传统广泛地流传于波利尼西亚人之中,他们占据着这些分散在大洋中的大部分小岛,从北部的夏威夷到南部的新西兰。在密克罗尼西亚人中,有一个洪水传说被记录于帕劳群岛。在美洲,南美、中美和北美,洪水传说非常流行。它们被发现于从南部的火地岛直到北部的阿拉斯加,从东向西横贯于整个大陆。它们不是仅仅在印第安部落中流传,它们的异文,从阿拉斯加西部的爱斯基摩人,到东部格陵兰,都有过报道。
继弗雷泽之后,人们在世界其他地方又不断发现新的洪水故事。据马克·埃萨克(MarkIsaak)1999年在网上发布的《世界各地洪水故事》,世界上已有181个国家和民族有洪水故事发现。而在中国,现在也至少有五百多篇异文受到关注。尝试过民间故事类型研究的人都知道,对于异文数量相对较少、变化不太复杂,母题不是太多的故事类型来说,我们凭借不太复杂的分析技术,就能归纳出它的各种亚型。但对于洪水再殖型故事这样一个流传历史久远、涉及民族众多、异文数量巨大、结构复杂多变的类型来说,凭感觉、卡片和表格已经很难把握其共性与变化了。即使勉强做出亚型划分,也容易漏洞百出。
为此,笔者尝试了一种新的方法:将同一故事的不同文本中相同相异之处,用电子表格加以处理,结果发现这些故事大略由两部分构成:不变母题与可变母题。
二、故事讲述的不变性与可变性
自从人类诞生于这个星球,不知道有多少人丧生于洪水之中。那些在灾难中侥幸逃生的人,将洪水事件代代传讲,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集体记忆,这就是洪水故事。
“洪水”是人类常常遇到的自然灾害,它是真实存在过的历史事件。但洪水事件一旦成为“故事”,就与真实的历史脱钩,成为讲述者表达某种观念的载体,并遵循着叙事艺术的虚构法则,与历史真实渐行渐远,最终成为一个具有自己稳定结构的独立体,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洪水再殖型故事”。
洪水再殖故事是世界上流传最广泛的故事类型之一,它主要由两个情节序列组成:一是在淹灭世界的大洪水中只有极少数遗民幸存;二是洪水后幸存的遗民重新繁衍出新的人类。人类的毁灭与再生,是这个故事的中心主题。在中国,也有大量洪水再殖型故事流传。其口头记录文本数量众多,仅笔者目前所见,就多达41个民族568篇异文。
按格雷马斯的观点,故事的结构具有两个层面,“一个是外显的叙述层面,在此层面上,叙述的显现必须适应其表达所必需的特定要求;另一个是内隐的层面,它构成一种公共的结构主干,在此层面上,叙述性是在显现之前就已预先定位并具有组织的”。对于同一故事类型的不同异文来说,相同的主题,相同的情节基干,相同的结构组织与叙事语法,是它们的内隐层面;而用来表达这些深层结构的具体情节,则是它们的外显层面。中国洪水再殖型故事同样具有这样两个层面。
我们知道一个故事是由众多的母题组成的。为了实现故事两个层面的对立统一,母题必须具有双重特性,即普同性与特殊性。所谓普同性,指同一故事类型中处于同一结构位置的母题,必须满足这个位置所要求的功能需要。如避水,无论是选择方舟、木柜还是葫芦,都必须实现保存遗民的功能。再如人类再殖,葫芦生人也好,畸形子切碎也好,捏泥人也好,总之,它必须实现人类快速增殖的功能。但是母题又具有特殊性,即由不同生活条件、不同精神信仰、不同口承传统等因素形成的不同表达形式。
民间故事的讲述者并非故事的创作者,而是这个故事的众多复述人之一。并不是每个讲述者复制出的故事文本都是一样的,受时代、地域、个人语言能力等等因素的影响,每个人复制出的文本都是独特的。这正如一群画家围着人体模特写生,虽然模特是一个,画家们画出的画面却既有共同点也有明显差别。民间故事讲述者在复述洪水再殖型故事的过程中,不可能随心所欲,他必须在母题的普同性与特殊性之间走钢丝。
在各民族口头文学传统中,本来就积淀着许多母题的库存,故事讲述者在自由地利用这些现成的集体记忆的同时,一旦这些库存品不能满足故事结构的需要,他们也会进行即时的创作。如果他们创造的东西足以使后来者反复使用,不断复制,那么就会变成新的母题而加入到集体记忆的仓库之中。
美国学者本尼迪克特在研究人类文化的不同模式时,发现了文化选择的重要性。人类各民族生存繁衍的需要是基本一致的,但他们满足这种需要的方式却极为不同。“且莫说人类创造力之丰富,单只是生活的历程和环境的逼迫就为人们提供了数量大得难以令人置信的可能的生活之路,而且,一个社会似乎是可以顺着所有这些路生活下去的。”但实际上,任何一个人类社会也不可能尝试所有的发展道路,它必须在特定情感和动机的支配下做出相应的文化选择,并逐渐整合成一种具有统一的形态且区别于他者的文化模式。同样,我们在故事讲述活动中也发现了母题选择的重要性。在同一类型的民间故事中,一定存在着共同性与差异性两种因素,即共相和异相。共相意味着这些异文之间存在着内在结构的统一性,异相则是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文化个性表达。
根据这个原理,寻找洪水再殖型故事中的不变母题与可变母题,就成为我们对这个故事进行互文性批评的入口。正是由于民间故事中不变的质与变动的量之间,存在着相当的张力,因此民间故事才显得即单纯又丰富,既统一又多样,既保证了族群传统的延续又能与时俱进。
三、一个数据库的创制尝试
为了克服中国洪水故事文本数量巨大而又形式多变难以把握的困难,笔者考虑到电脑强大的功能和数据库的普及,经过多次尝试,终于研究出一种方法,运用电脑办公软件OFFICE中最常用的数据库ACCESS,对洪水故事进行既简明又能无限深入的描述。
基本设想如下:任何一个故事类型,在其文本集合中都有常量和变量两种因素,所谓常量,就是只要属于这个类型就必须具有的情节元素,我们称其为不变母题。以洪水再殖故事为例,洪水、遗民和再殖,是这个故事类型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就是不变母题。而什么原因导致洪水、洪水后的遗民是什么身份他们以什么方式再殖人类等,就是变量,也称作可变母题。我们只要将每篇异文中的不变母题与可变母题输入数据库,就能按照研究的需要,从数据库中进行任意组合的检索,从取得的不同母题以及不同母题组合的数据,来对故事进行不同深度的描述。
操作方式是:我们将洪水再殖型故事归纳为四句话:
1.由于A原因,天神发洪水毁灭了人类;2.由于B原因C得到神的护佑或其他帮助,用D法在洪水中幸免于难;3.在神的护佑或帮助下,C通过E考验而结成家庭;4.C以F方式使人类得到再繁衍,这成为G事物的由来。
上面四句话,每一句都是一个“情节段”,每个情节段皆由一系列母题构成,可称为一个“母题链”。四个母题链按基本上一致的顺序与叙事语法接续起来,就成为这个故事类型的“情节基干”。但是一个故事类型常有若干个变体,也就是“亚型”。
中国洪水再殖型故事中最重要的可变母题有7个,即上面提到的A(洪水起因)、B(获救原因)、C(遗民)、D(避水方式)、E(难题求婚)、F(再殖方式)、G(事物解释)。每个可变母题的变化值,以该母题的代码加阿拉伯数字来表示,如在“A”(洪水起因)中,有原始之水、天灾、天神相争、人神不和、过失降洪等变化值,就分别以A1、A2、A3、A4……来表示。如果在这一级变量中还有变化值,例如天灾,可以是洪水、地下水、地震、海啸等等,则仿照美国国会图书馆分类法的方式,在上一级代码之后,再以不同数字层累为:A21、A22、A23……这样,就形成了如下这个可以无限展开的主题词表:
A.洪水起因
A0.无
A1.原始之水
A2.天灾[A21.暴雨A22.地下水A23.地震.天崩地裂A24.大火A25.海啸A26.河水A29其他天灾]
A3.天神相争
A4.人神不和[A41.不敬神(不祭祀.不交税.破禁)A45.不好客A46.吃鱼A47.人类恶行(强暴.淫荡等)A48.雷神报复A49.其他]
A5.过失降洪
A6.动植物致洪(A61.树A62.鱼A63.螃蟹A64.青蛙……A69.其他)
A9.其他起因
B.获救原因
B0.无
B1.神谕与征兆[B11.神直接告诉B12.梦B13.鱼B14.童谣B15.臼生蛙B16.城门出血B17.石龟.石狮.石人眼红B18.动植物(龟、兔、鸟、牛等)B19.其他]
B2.好心得报(B21.不食神物B22.好客.B23.救雷公B24.给石人、石狮、石龟、道士等送饭B25.救人、孝顺、善良等美德)
B3.无意获得
B4.偶然遭遇
B5.自己的神奇本领
B6.劳而无功(B61.耕地平复……B69.其他)
B9.其他方式
C.遗民
C0.无
C1.神(动植物)
C2.乱伦血亲(C21.兄妹C22.姐弟C23.母子C24.父女C25.姑侄C26.兄弟C29.其他)
C3.家庭(C31.一家人C32.以非乱伦方式再殖C33.夫妻)
C4.非家庭关系(C41.一人C42.多人)
C5.人与动物(C51.牛C52.鸟C53.狗C54.物种C59.其他)
C9.其他
D.避水
D0.无
D1.神(动物)救助[D11.神D12.龟.D13.石狮(狮).D14石人D15.鱼D19.其他]
D2.植物(D21.瓜类D22.树D23.葫芦D29.其他)
D3.家具(D31.木箱D32.木房子D33.木桶D34.木槽.木臼……D39.其他)
D4.船类(D41.方舟D42.船D43.独木舟D44.木筏……D49.其他)
D5.高处
D6.皮袋、皮筏
D7.鼓
D9.其他
E.难题求婚
E0.无
E1.神示(E11.滚磨、簸箕、竹块E12.扔针线E13.烧烟E14.绕山走、追、躲E15.动植物帮助E16.变化与异兆E17.血在水中融E18.砍竹E19.其他)
E2.体力技能智慧(E21.农耕E22.渔猎E23.杀妖……E29.其他……)
E9.其他
F.再殖
F0.无
F1.神造(F11.造人F12.泥、灰造人F13.多次造人)
F2.植物生人(F21.葫芦生人F22.树生人F23.茅草人F24.种地生人F25.瓜生人……F29.其他)
F3.矿物生人(F31.捏泥人F39.其他)
F4.动物生人(F41.生人F42.动物与人婚配……F49.其他)
F5.妇女生殖(F51.畸形子、切碎F52.生子不会说话F53.正常生育F54.奇孕F59.其他)
F6.撒血
F7.天女生人(F71.生子不会说话F72.正常生育F73.畸形切碎F79.其他)
F9.其他方式
G.释源
G0.无
G1.人类由来(G11.多族一源G12.多姓一源G1 3.残疾人.汗泥……G19.其他)
G2.人物由来(G21.不死之人、祖先由来G22.杰出的人……G29.其他)
G3.地名由来
G4.风物由来[G41.哭姊妹G42.结扇、红布遮面G43.宗教习俗(如庙会、祭祖)G44.动植物特点.G45.天象.G46.舞狮……G49.其他]
G5.文化事象由来(G51.种子G52.火G59.其他)
G9.其他
按上述方法,从理论上说,我们可以用这个代码系统将洪水再殖型故事中所有异文的所有变量都表达出来。不过我们目前的数据库,只是针对研究需要,将每篇异文中最重要的7个可变母题的变化值进行了标识。此外,对于每篇异文的相关背景,如国家、民族、地区、篇名、讲述者、记录者、翻译者、记录时间、出版项、文本形式等等,当然也做了著录。有了这个数据库,就能对中国洪水再殖型故事的文本数量及母题变化状态做出描述,这就为今后的研究打下了客观基础。
分析民间故事类型中的不变母题与可变母题,是研究一个民间故事的第一步,也是最基础的分析工作。有了这样一个数据库,不管民间故事有多少篇异文,都可以借助电脑来处理它们,并通过各种统计和地理分布图,去发现异文之间的联系,从而揭示民间故事传承与变异的内在规律。
本文刊载于《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3期,注释从略,详见原刊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图片来源:网络
免责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与本号无关。
版权声明:如需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并保留二维码。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民俗学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