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谢云娇:地仗修古建,藻彩绘雕梁——传统地仗彩绘

点击上方民俗学论坛”可订阅哦!


中国古代建筑大多是木质结构,这样的建筑一般都经不住风、霜、雨、雪的侵蚀,所以必须对外露的木质构件加以保护。很久以前,古人们就知道在木质结构上涂油漆以保护木材。早在奴隶社会,奴隶主的宫室建筑就已经使用朱红油漆来做装饰;到了战国时期,建筑彩绘已经成为一项专门的建筑装饰艺术;经过唐、宋等各朝的发展,到清代已经发展得较为完整。

地仗彩画知多少


地仗是一种中国传统土木工程技法,即在木质结构上覆盖一种衬底,以防腐防潮。为了美观,通常会做油饰彩绘,所用涂料以及干燥后的涂层称为地仗,地仗是用发酵的动物血液、桐油、面粉、砖灰、石灰等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而成。使用时在木构造表面分层刮涂,为防止涂层龟裂剥离和增强地仗的拉力,刮涂过程中还通过披麻、搂灰的方式来进行加固,经过近30道工序,对建筑形成特有的一层保护。


彩画对古建筑具有保护、装饰、彰显等级的作用。在木构件表面涂刷油饰色彩以利于保护并装饰建筑,是中国古建筑的传统做法。早期建筑上的色彩油饰没有明显区分,但都有保护木构建筑的作用。随着人类建筑活动的发展,油漆和彩画出现了明确分工,至明清时期,官式做法已有“油作”与“画作”之分,凡用于保护构件的油灰地仗、油皮及相关的涂料刷饰,被统称为油饰,而用于装饰建筑的各种绘画、图案线条、色彩被统称为彩画。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地域辽阔,随着古建筑彩画的发展,不同地区的地仗彩画也是风格各异。从秦岭淮河一线往南,地仗彩画大致可以分为江南地区、云贵川地区和闽粤地区三个区域。


江南地区多数是无地仗彩画,先用生漆和瓦灰、小粉调匀后打磨光滑作打底,然后再调色进行彩绘。彩画主要采用暖色 、复色、浅色为主色调。


云贵川地区的彩画工艺有点类似于江南地区,但也融合了很多西南少数民族工艺,彩画一般不会作为单一的装饰方式,会和一些立体的装饰如木雕工艺相结合,在总体风格上体现了鲜明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在地仗工艺上,不披麻是云贵川地区彩画工艺区别于北方传统工艺的重要特点,在湿度较大的云贵地区,披麻会增大拉伸性,让木构件表面起鼓,对木构件的防护和稳定性造成威胁。



闽粤地区的地仗彩画自成一系,对木构件量身定做地仗彩画,与其他地区的彩画区别明显。彩画题材自由,大部分以红色调为主,青绿色调为辅,部分建筑彩画用金量大。彩画工艺特点为多用油漆,少用水胶,在木构件上往往雕刻与彩画并存,甚至木雕等工艺的精巧超过彩画,彩画从而成为次要部分。相对于北方地区来说,南方由于气候炎热、多雨、潮湿、光照充足的环境,古建筑多采用薄层地仗或是不披麻地仗,甚至无地仗。

东北地仗彩画特色


传统地仗彩画技艺是我国复原修缮古建筑技艺的一个流派,东北地区古建筑地仗彩画技术在清末发展成熟。1949年以前分布在整个东北,目前主要在辽沈地区传承,东北古建筑地仗彩画技艺以山海关为界(涵盖辽宁、吉林、黑龙江及内蒙东部地区)。由于气候、地域、民族文化等方面的因素,东北传统地仗彩画在用料和技法上与其他地区有所不同。

1

地仗制作工艺

在地仗工艺上,麻布地仗分为两麻一布七灰、两麻六灰、一麻一布六灰、一麻五灰、一布五灰和一布四灰等六个级别。“一麻五灰”(即地仗有一层麻和五层灰)是传统地仗工艺的代表,一麻五灰从下往上的顺序为:捉缝灰、粗灰、麻、压麻灰、中灰、细灰,之后还有磨细灰和钻生油两道工序。



在修复沈阳故宫古建筑的官式彩画和东北特有的寺庙彩画时,融合三大官式彩画所长,在用料、技法等环节上进行了改善。不同的构件有不同的做法,在官式做法里面,大木构件一般采用一麻五灰的做法,例如柱子、坎框、大门、檐下檩、角梁、枋等。而小木作等装修部分的木构件则采用单披灰的做法,例如门窗、连檐瓦口、椽望等部位。到清代一麻五灰已经成为官式通用做法,具体工序为:


(1)捉缝灰:木构件上有明显裂纹,要先施“捉缝灰”,捉缝灰颗粒较大,用于填补缝隙。待汁油浆干后,将木构件表面打扫干净,用粗油灰捉缝,缝内油灰必须饱满。无缝处仅留极薄一层油灰,俗称“靠骨灰”。干透后用石片或瓦片磨平,边楞用铲刀修整,扫除浮土。


(2)粗灰:粗灰又称通灰,在捉缝灰干燥后进行,需要将木构件包裹严实,用皮子或板子将表面满刮粗灰一边,作为贴麻的基础,要将木构件修复平整,柱子要修复圆直,磨平擦净。


(3)使麻:就是在地仗层上面粘上一层麻,能够增加拉力,反之灰层开裂,加固整体灰层。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①开头浆:将油满和血料调成血浆涂在通灰之上,厚度以浸透丝麻为宜,不能太厚;②粘麻:将梳理好的麻片粘在油满血浆上,要横着木纹粘,厚度均匀一致,防止出现凹凸现象;③轧麻:麻粘好后,用麻压子随粘随压,使油浆浸透麻的表面。压麻的次序是先压鞅角,边线,再压大面,压倒表面没有麻戎为止;



④潲生:如果底浆未把麻浸透,则用油满和水调成浆液重新将干麻拢刷一遍,使干麻与底浆相互融合,加强整体性能;⑤水轧:也就是第二次找补轧麻,用轧子尖将麻丝局部翻虚,检查是否有虚麻或是干麻,然后再次用压子顺着麻丝压实。接着就是磨麻,等麻干后用砂石磨麻,磨到麻丝起绒,有被磨起的麻丝要将其挂掉,将浮绒打扫干净,为下一道工序做准备。


(4)压麻灰:一般在磨麻后1到2日进行,工序和通灰一样,在压麻灰后地仗已经初具功能和形状。


(5)中灰:等压麻灰干透之后,用油满和中灰调合成的油灰再在亚麻灰上覆盖一层,等干透后磨平刮净。


(6)细灰:等中灰干后,用砂石将表面磨平。把油满和细灰调和成的油灰将边角,框线,坡楞出用细灰找平,然后再满铺一层细灰,厚度不要超过2毫米。


(7)磨细灰和钻生油:这是最后的工序, 待细灰干后,用细砂石精心研磨,使之光滑平整。同时用生桐油反复钻透灰层,随磨随涂,以防止风裂。


经过以上七道工序,地仗工艺完成。


要注意每一道灰层都要在上一道灰完全干透磨平后进行,施工时空气湿度不能过大,否则地仗易霉变。

2

彩画绘制

东北地区的古建筑彩画一部分是清代官式彩画,画面整体色调偏暗,以沈阳故宫为代表;另一部分是东北特有的寺庙彩画,这类彩画各式并用,表现手法会更加灵活,有金顶墨、墨顶金、小红花等独特技法。


地仗彩画是对建筑的主要木结构进行加固、防腐处理,从而稳定了整体建筑。北方地区主要运用桐油、麻、白面、血料等多种材料在木结构建筑表面上披麻、搂灰,形成一层特殊的保护。由于东北地区冬季气候寒冷、冬夏温差大、湿度差异大的气候特征,匠人需要在地仗工艺中采取一些独特技艺:依照季节来调整桐灰油与血料的配比,根据光照调整施工时间、采取局部遮挡措施,坚持伏天不施工等。


此外,油饰所用的油漆是使用有着耐紫外线特性的银朱与自制的桐油等调配后进行涂刷油饰,具有防晒、防干裂的作用,从而使古代建筑的维护与修缮的质量有所保证,为保护古建筑木构件长久保存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东北地仗彩画传承人


2011年5月,东北传统地仗彩画被列入第三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李松柏是东北地仗彩画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在从业的这几十年间,他成功地修缮了沈阳故宫大政殿内檐、凤凰楼内檐软天花、内蒙赤峰乌丹梵宗寺前大殿等数十个项目,并且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设计了近四千种彩绘图案,其中以“万字锦”为代表。李松柏去世之后,他的儿子李高志是目前该项技艺唯一代表性传承人。李高志的技艺师承父亲李松柏,高中毕业后随父亲学习全套的传统地仗彩画技艺。



目前传统地仗彩画的技艺面临失传境地。古建筑彩画的修缮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费心费力,没有短期的商业价值,因此这种传统的方法一些修缮单位并不会采纳,而去采用一些未经时间验证的方法,由维修者根据个人喜好任意出图案,缺乏指导和监督。破坏性维修随时都在发生,使古建筑丢失了原始的风貌,同时也排挤了传统工艺的生存空间。


保护这些古建筑传统的修缮工艺需要培养后备力量,李高志在2004年开办了一家古建筑维修学校,但接受过系统培训的学员们大多由于收入不稳定等原因而转行,使传承工作举步维艰。修缮建筑彩画的活不足是造成传承者就业、再继续传承的障碍之一。

小结


东北传统地仗彩画对于研究历史上东北地区各民族、宗教文化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凝结着千百年来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古建筑的一大创造,也是珍贵的文化遗产。

    图文来源:微信公众号“辽河风”2021-11-11

免责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与本号无关。

版权声明:如需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并保留二维码。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民俗学论坛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中国民俗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