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民俗|蚕猫

点击上方民俗学论坛”可订阅哦!


蚕猫

蚕猫


蚕猫是一种泥塑猫。旧时汉族蚕业生产传统风俗,即把泥塑猫放置于蚕房中,以为可以避鼠害。此风俗以浙江杭嘉湖蚕乡尤为盛行。清代郑元庆《湖录》载:“或范泥为猫,置筐中以辟鼠,曰蚕猫。”泥塑猫作为民间手工艺品,在集市中出售。蚕农饲蚕时,因老鼠要吃蚕,故家家在蚕房中摆供蚕猫,以吓唬老鼠。


——《中华文化习俗辞典·文化习俗》


所谓“蚕猫”,是一种象征物。养蚕农家最恨老鼠啮咬蚕种纸和蚕茧,世代传承着一种用蚕猫避鼠患的习俗。蚕妇们不仅将蚕猫作为避鼠物,而且也作为一种观赏的传统工艺品。民间创作的蚕猫样式有彩绘、剪纸、泥塑等。剪纸蚕猫大都由蚕妇自己用红纸剪出各式各样蚕猫图像,贴在花窗、墙壁或蚕匾上。农村蚕户喜爱泥塑彩绘蚕猫。每逢清明前后,蚕妇们都要到杭州半山娘娘庙烧“蚕香”,在香市上购买泥塑彩绘蚕猫回去放在蚕房里,或馈赠亲友。清人范祖述《杭俗遗风》记载:“半山出产泥猫,大小塑像如生,凡至半山者,无不购泥猫而归,亦一时之胜会也。”


在印度尼西亚群岛上也有叫蚕猫的一种生物,它与家猫样子一样。就是它的喉咙里面有一种叫唾液腺的一种腺体,里面有类似蚕丝的粘液。每到唾液腺里的唾液聚集多的时候,就会喷出来。喷出来的唾液遇到风就会干;并且跟蚕丝一样,当地的居民还会用来编织渔网等。





每年蚕月之前,蚕室打扫干净、堵好鼠洞后的第一件事是“请蚕猫”。蚕户喜欢到庙会上去请蚕猫,认为庙会上的蚕猫受神感应,更灵验,不仅能逼鼠,还能避许多恶气。泥塑彩绘的蚕猫放在墙角僻静处;纸印的五色蚕猫图,除贴在墙上,还糊在蚕匾底上。苏州桃花坞木刻 《蚕猫图》《逼鼠蚕猫》最为畅销。


——《江苏民俗》


资料拓展



老鼠是蚕的天敌,非但喜欢吃蚕,而且还要咬蚕种纸,咬蚕茧。所以历来养蚕人家都要养猫,而且在养蚕之初打扫蚕室时,也很注意堵塞鼠洞。而当这些措施在猖獗的鼠患面前依旧显得软弱无力的时候,人们就又一次去求助于巫术了。


这种风俗,早在六朝时就颇为流行:世人正月半作粥祷之,加肉覆其上,登屋食之。咒曰:“登高糜,挟鼠脑,欲来不来?待我三蚕老。”则是为蚕逐鼠矣。


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那是以为说一段咒语吓唬吓唬老鼠,它就真的不敢来了。而直至清代,在杭嘉湖一带则还有用泥塑的“蚕猫”来驱赶鼠患的。或范泥为猫,置筐中以辟鼠。曰“蚕猫”。


同治《湖州府志》引《湖录》这种风俗一直沿袭到20世纪50年代,杭嘉湖一带的蚕农都习惯于上集市去买一二只泥塑彩绘的“蚕猫”来,而且还得在没有任何人看见的情况下,偷偷地去塞在蚕室的某一个角落里,以为这样一来,老鼠就不敢进蚕室了。


有的地方,蚕猫是由一种小小的“敲梆船”专门载着,去各个村落兜售的。也有的地方习惯贴一张印有蚕猫的糊匾纸。这种蚕猫纸由木刻印刷在红绿纸上,每年冬春,照例和蚕神码放在一起,由当地的南货店发售。蚕农买回去,一般贴在衬幼蚕的蚕匾上。


据老农回忆,蚕猫是黑白木刻,印在红、黄、绿色的底纸上。一般在一迭糊匾纸中,店家就早已配好了三张蚕猫纸和一张蚕神码。而在德清、桐乡一带,则又习惯于由农家妇女自己作剪纸的“蚕猫”。在苏州一带,则依仗于桃花坞木刻年画的优势,流行一种《逼鼠蚕猫图》,木刻印刷在白色宣纸上,然后填色彩绘,十分传神,据说在玄妙观“轧神仙”庙会上就有出售。


——顾希佳.吴越蚕丝文化向日本的流播及其比较[J].农业考古,2002(03):92-133.

 “微民俗”系列来自@中国民俗学会微博#每日民俗#,欢迎大家关注!

    图片来源:网络

免责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与本号无关。

版权声明:如需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并保留二维码。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民俗学论坛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中国民俗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