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民俗资料学:历史、理论与方法(第二季)​第四讲——入乡随俗与本色未改

点击上方民俗学论坛”可订阅哦!


高端学术讲坛(第二季)

民俗资料学:历史、理论与方法

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民间文学与民俗学教研室、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海外藏珍稀中国民俗文献与文物资料整理、研究暨数据库建设”共同举办“民俗资料学:历史、理论与方法”高端学术讲坛(第二季),邀请国内民俗文献、民俗文物和民俗学史等研究领域的专家介绍他们从事相关研究的经验,探讨民俗资料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第四讲  入乡随俗与本色未改 


主讲人:郭丽娜 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中国法国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海外汉学研究会理事


与谈人:赵艾东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世界史系教授、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海外汉学研究会理事、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首席专家


主持人:王霄冰 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教授


时间:2022年3月25日(周五)14:00—16:30


地点:中山大学(广州南校区)中文堂912


腾讯会议ID:353 395 144(敬请提前15分钟进入会议室)



内容提要


巴黎外方传教会(简称“巴外方”)在中国西南活动长达300余年,留下了大量关于中国西南社会的文字、图像和影像信息。童文献和田德能等人的学术活动,以及巴外方档案馆保存有关中国西南的文献,一方面说明巴外方具有明显的入乡随俗意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其固有的文化多元主义本色。巴外方会士作为语言学家、人类学家、博物学家、地理学家、天文学家和文学家,他们的活动不仅推动了西方人类学和博物学等学科的专业化和门类化进程,也为中国西南民俗研究和文学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历史文献。


专家简介



郭丽娜,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中国法国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海外汉学研究会理事、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会员。专业领域为法国文学、中法文化关系、语文学与比较诗学、域外汉学等。代表性学术成果有:专著《清代中叶巴黎外方传教会在川活动研究》;译著《广州湾租借地》《近代法国人之中国西南叙述》《倮倮·云南倮倮泼——法国早期对云南彝族的研究》;编著《法国外交部档案馆藏1919——1922 年留法勤工俭学文献》;发表论文40余篇。



赵艾东,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世界史系教授、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海外汉学研究会理事、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首席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外交流史、世界地区与国别史等。曾在耶鲁大学、伦敦大学、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中国台湾元智大学、中国香港中文大学和浸会大学等校进修或访学。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项目2项、省级项目1项,在境内外发表论文数十篇,主编和编著英文教材及书籍3册。


    图文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山大学中文系” 2022-03-22

免责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与本号无关。

版权声明:如需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并保留二维码。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民俗学论坛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中国民俗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