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民俗丨白裤瑶打陀螺

点击上方民俗学论坛”可订阅哦!



·白裤瑶打陀螺·


白裤瑶打陀螺




白裤瑶打陀螺是瑶族人民喜爱的一项传统体育活动,主要分布在南丹县里湖、八圩两个瑶族乡,体现了白裤瑶人民热爱生活、崇尚自然、团结奋进的民族特质。


陀螺用红青冈木修制而成,木质细腻、坚韧耐用,平头、矮脚、脚尖钉有钢钉,旋转持久、抗打击性强。缠绕陀螺所使用的绳子是由旱谷稻草芯或麻绳编织而成,头小尾大,使用前蘸过水最佳,则打出陀螺时,不仅绳子缠绕更紧致能提升陀螺转速,并伴有一声响亮的绳响。



白裤瑶陀螺用红青冈木修制而成,木质细腻、坚韧耐用


起源


打陀螺起源于早期先民的狩猎活动。为炼就打猎本领,人们用石块和短棍置放在地上作标靶,用另一块石头和短棍在一定距离内击打标靶,在击打过程中,发现标靶被打中后产生旋转,由此得到启发从而研制出陀螺。



形式


陀螺活动主要表现为体育比赛和技巧展示两种形式。白裤瑶打陀螺比赛选在农闲时节,最热闹时是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陀螺赛分为两种打法:个人赛和团体赛。个人赛以个人为单位,一般为单数,实行单对单或三人、五人对打。


女子个人赛

团体赛


团体赛是以小组或村屯为单位,参赛人数每组可多达十多人。规则为首先通过比较陀螺旋转时间的长短来分攻防方,旋转时间长为攻方,反之为守方。比赛分数以打击点数累计,打击点越高分数越高,采取三局两胜或五局三胜制。技巧展示主要表现为:掌心旋转、指尖旋转、脚尖旋转、身体游走、旋转抛接等。


指尖旋转

脚尖旋转

身体游走

旋转抛接




 “ 

2014年12月,白裤瑶打陀螺入选第五批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图文来源:微信公众号“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2-04-25

免责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与本号无关。

版权声明:如需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并保留二维码。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民俗学论坛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中国民俗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