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民俗学论坛”可订阅哦!
《近代知识考古学:
国家、战争与知识人》
[日]子安宣邦 著
赵京华 译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22-04
ISBN:9787108070876
内容简介
本书以子安宣邦出版于1996年的《近代知识考古学——国家、战争与知识人》(岩波书店)为基础,选入《日本民族主义解读》中四篇相关论文,新编而成中文版,是“子安宣邦作品集”中较为特殊的一种。其中,“知识考古”最能体现作者多年来坚持的批判性视野和话语分析式思想史方法。正如福柯研究历史时注重“知识”“话语”“观念”的产生机制及与权力的关系一样,本书注意在特定的思想史空间中确定某一概念或思想学说出现的“事件”性及其与社会意识形态的关联。对于柳田国男“一国民俗学”、战前京都“支那学”、近代与近代化论、“日本民族”概念、人间伦理学和“种的理论”等所做的剖析,均非一般概念学术史的考镜源流,而是解构主义意义上的话语分析和知识考古。作者对“近代”日本的深度反思,贯穿其著作系列的始终,而以此书为发端。
作者简介
子安宣邦,1933年生。毕业于东京大学。大阪大学名誉教授,曾任日本思想史学会会长,日本思想史大家。子安宣邦以一系列著作,对江户时代以来的日本思想界重要人物及其思想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批判性的研究。子安宣邦知识渊博、思想深刻,在日本学术界有广泛影响。
译者简介
赵京华,日本一桥大学社会学博士,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著作有《日本后现代与知识左翼》《周氏兄弟与日本》《中间的思想》及《活在日本的鲁迅》(即出)等;译著有《日本现代文学的起源》《人歌人哭大旗前》等;主编《柄谷行人文集》(六卷本)。
目 录
中文版作者序言
第一章 一国民俗学的确立
一 他并非一个“旅行者”
二 内部的观察者
三 新的“御国学”
四 投向平民日常的视线
五 以“国民”为主题的学问
六 “国语”的将来
七 投向方言的视线
八 一国语言学的成功
九 民族内在的心意世界
十 “固有信仰”的叙述
第二章 近代知识与中国观——“支那学”的确立
一 内藤湖南与《支那论》
二 《支那论》的视角
三 “支那学”的确立
四 富永仲基与内藤湖南
五 “非确定性文本”与“确定性文本”
六 文献虚无主义
第三章 “国语”死去,“日本语”就诞生了吗?
一 “国语”还是“日本语”?
二 “日本语问题”的发生
三 东亚共同语/日本语
四 “国家内部”的语言/“国语”
五 围绕“日木语输出”的话语
六 “日本语”的拥护者们⋯
第四章 日本的近代与近代化论——战争与近代日本知识人
一 战争与知识人的自我认识
二 他们谈了什么,什么没有谈及
三 世界史的立场与日本
四 暗含的主题“支那”
五 东洋的抵抗与近代
六 作为非亚洲的日本
七 近代性思维的末成熟
八 日本社会的结构性病理
第五章 “近代”主义的错误与陷阱——丸山真男的“近代”
一 投向“近代”的两种视线
二 对“近代性思维”的追问
三 日本社会的结构性病理
四 “近代”的理念型
五 什么被发现了,什么未能被发现?
第六章 在隐蔽与告发之间——战争的记忆与战后意识
一 被隐匿的要求“重述”过去的欲望
二 历史的“修正”要求
三 实行隐匿的国家与战后意识
四 “指控”的修辞法
五 对事件的“重述”
六 在“隐磨”与“指控”之间
第七章 被书写者和无法书写者——历史表象与死者的记忆
一 “被记述者”与“无法记述者”
二 “纪念馆、纪念碑”与历史表象
三 达豪与广岛的纪念馆
四 所谓“纪念碑式历史”
五 作为“负面遗产”的对于过去历史的表象化
第八章 “日本民族”概念的知识考古——“民族”“日本民族”概念的确立
一 所谓考古学解读
二 有关概念确立的“时差”
三 辞典中的“民族”
四 “民族”概念的转换性确立
五 国粹主义“日本”
六 “日本民族”概念的确立
七 “日本民族”概念的二重化
第九章 “民族国家”的伦理学建构(一)——和辻哲郎:从ethics到伦理
一 先有“伦理学”
二 国民道德的需要
三 从“ethics”到“伦理”
四 “伦理”的解释学
第十章 “民族国家”的伦理学建构(二)——和辻哲郎:昭和日本的伦理学
一 “伦理”概念的重构
二 “人间”概念的重构
三 具有人间共同态的伦理学
四 “公共性”与“私人存在”
五 作为文化共同体的“民族”
第十一章 哲学的民族主义表征——“种的逻辑”与国家之本体论
一 昭和18年的哲学家
二 死
三 为了国家的义务之死
四 国家之本体论
五 “种”的逻辑
注释
译者后记
图文来源:豆瓣网
免责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与本号无关。
版权声明:如需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并保留二维码。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民俗学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