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民俗|广东石湾陶塑制作技艺


点击上方民俗学论坛”可订阅哦!


石湾陶塑是分布在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石湾镇街道及周边地区的一种传统制陶技艺。当地自然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岭南地区重要的制陶产地。石湾陶塑历史悠久,在唐宋时期便有规模化生产,并随着海上丝绸之路广泛传播。



石湾陶塑的造型广泛地吸收了其它艺术形式的长处,将写实和夸张融合表现,突出生活趣味,具有鲜明的岭南地域风格特征。像历代艺人反复塑造的《屈原》《钟馗》《关公》等人物形象,没有照搬守旧,而是始终在“大同小异”中寻找自己的风格,体现出石湾陶塑对创造力的追求。



石湾陶塑的制作工艺较为清晰,分为原料加工、泥坯塑制、上釉、煅烧等流程。其中,石湾陶塑所用的釉基是稻草灰、桑枝灰和松柴灰,着色剂是河道里的淤泥。因淤泥中含有氧化铁,与草木灰燃烧发生化学反应后便生成了酱黄釉、黄褐釉。另外,石湾陶塑的胎体和釉面均比较厚,整体感觉沉稳古朴。



石湾陶塑的题材内容丰富,如花鸟鱼虫、野兽家畜、瓜果蔬菜、田间劳动、生活场景、历史人物、戏曲故事等,均是百姓耳熟能详的。粤剧影响了石湾陶塑的题材、造型,像陶脊上的《姜子牙封神》《穆桂英挂帅》《郭子仪祝寿》,在人物装扮、动作上吸取了戏曲表演的特点,宣扬了褒忠贬奸、扶正嫉邪、祈福求安、尊老爱幼等道德观念。


    图文来源:微信公众号“潘鲁生民艺馆”2021-12-04

免责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与本号无关。

版权声明:如需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并保留二维码。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民俗学论坛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中国民俗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