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来,中国人一直以化烧纸扎——特别是纸钱——的方式来祭奠已故亲人、祖先以及神灵。尽管常被指为浪费、淫邪,且曾被官方禁止,但这一民间传统依然长盛不衰。
《烧钱》一书从当代生活世界入手检视了这一惯俗,探究了它在传说和历史中的起源、它在古今社会形态中的角色、它的文化逻辑、它与中国乃至世界上其他惯俗的关系,并提出了有关其价值本质的宏大的人类学问题。作者柏桦运用了田野民族志、历史文献、民间故事等多种材料,结合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符号学、结构主义、现象学等理论,对“烧钱”传统做出了不同于以往的、细致入微的分析。不管是从实践经验还是从理论框架上说,《烧钱》一书都为我们研究中国民间信仰问题提供了重要参考。
《烧钱》中文版封面
烧钱:中国人生活世界中的物质精神
Burning Money:
The Material Spirit of the Chinese Lifeworld
【美】柏桦 著
袁剑 刘玺鸿 译
2019年4月
柏桦(C. Fred Blake,1942—2017年),美国文化人类学家,先后毕业于美国夏威夷大学 、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 从1974年起任美国夏威夷大学人类学系教授、荣誉教授。 他多次来华任教和从事研究工作,曾任香港中文大学(1999年)、中央民族大学 (2007年,2010年)、吉首大学(2007年)访问教授。他的研究主要涉及汉人族群、美国早期华人社区社会史、墓碑和墓志铭、性别与缠足、祭礼等。除本书外,还著有《一个中国集镇的族群与社会变迁》(Ethnic Groups and Social Change in a Chinese Market Town,1981)。
《烧钱》英文版封面
目录
夏日最后的玫瑰———中文版序言(王丽)
致 谢
导 论
第一章 交融
习以为常的态度
前人的研究
纸钱的生活世界
结论
第二章 纸卷
分类
钱的仿制品
纸钱
铜钱的咒符
银纸
金纸
制造金纸
结论
第三章 起源
民间故事
历史
结论
第四章 祭拜
纸钱符号学的完满:宇宙更新的生生不息
宇宙之火兴替中的炼金术和升华过程
意义模式
结论
第五章 意识形态
生活世界金钱化的物质基础
纸钱的文化形态
仪式的神秘化
现代
结论
第六章 牺牲
一般的牺牲
中国人的牺牲
自觉性身体的劳作
叠元宝的社会组织
造型
价值在于劳作
结论
第七章 鬼票
鬼票的历史和传播
鬼票符号学
分析方法
地府银行钞票
肖像身份和银行官员
国家货币的复制品
人民币
面额和通货膨胀趋势
符号的商品解构
鬼票知识的传授
结论
第八章 滑稽戏
鬼票中的物化
虚荣与幻象,欲望的时尚与流行
私人飞机和别墅
性用品、枪支和美女
新的销售点和营销策略
新的批评
结论
第九章 价值
社会经济
拜物教
后记:一沙一世界
参考文献
译后记
评论
本书尽管聚焦于纸钱这一主题,但实际上它更大的雄心在于思考中国的生活与文明。柏桦别具特色地融合了哲学思索、人种志介绍、历史叙述、民间故事以及传统的人类学分析,构建了一幅令人印象深刻的文字图景,展现了他所说的难以捉摸的中华文化之“精神”。这是一本独辟蹊径、视野广阔的著作。
——桑高仁(P. Steven Sangren),美国康奈尔大学
我推荐本书作为理解与讨论汉人民间信仰的重要参考书。因为此书相当程度上提升了汉人民间信仰研究的理论水准,也激发了读者能更深刻省思汉人民众宗教实践在本土性文化脉络里的意义。以理论与经验层次而言,这本书都值得大力推荐给相关研究领域里的学者与研究生一读。
——丁仁杰,“中研院”民族学研究所
本文转自江苏人民出版社海外中国研究编辑室“湖边观海”公众号,欢迎关注!
免责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与本号无关。
版权声明:如需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并保留二维码。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民俗学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