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研究·清明》出版发行



日前,《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研究·清明》一书正式出版发行。本书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文联副主席、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程健君担任主编,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河南博雅彩印有限公司印制。



清明,中国的感恩节


           程健君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它承载着巨量的文化信息和民族情感,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传统文 化的重要标志和象征,是凝聚民族精神、民族情感和民族力量的纽带。


在中华传统礼制里,两大主要的祭祀传统在民族宗教里是融为一体的,一是感念大自然的恩赐而举行的祭祀,二是敬仰古圣先贤和宗教祖先而举行的祭祀。清明节不仅是中国孝道文化的庄重传承,也是人们祭祀祖先、缅怀先人、串联中华民族认祖归宗血脉的重要情感链条,还是人们走进自然、怡情养心的踏春之旅,生动诠释了中华文化“天人合一”的境界,凝聚着民族的文化源泉与情感归属。而在当下,感念前人的艰辛,传承先辈的美德,感恩尽孝、爱护环境理当成为人们在清明节的共识。



清明习俗中蕴含着浓浓的家国情怀。感恩文化与家国情怀是清明文化的核心内涵。清明节的感恩意识与家国情怀产生于血缘之爱和孝道理念。清明是对列祖列宗,以及为中华民族做出过卓越贡献的先烈先贤们表达感恩和纪念的神圣节日。通过清明祭祀,我们可将家庭、家族、民族和国家维系起来,在年复一年的集体仪礼中,锻造出炎黄子孙共同的价值观念、道德传统、生命感悟、族群标识和人文精神。


清明祭祀礼仪又是中华礼教文明的重要组织部分,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清明家祭,就是对家、对宗族的认同,其核心是“孝”;清明国祭,就是对祖国的热爱,核心是“忠”。我们在清明举行隆重庄严的仪式,就是要大力弘扬和提倡“孝”和“忠”,即倡导爱家与爱国的统一,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我们所从事的伟大事业。这就是清明节的家国情怀,这就是清明文化中体现的感恩大自然、感恩先祖圣贤给我们留下丰厚遗产的感恩意识。



传统节日之所以能够绵延赓续、薪火传承,是因为其具有强烈的仪式感。几千年来,春祈秋报,年复一年的节日仪式,不断地增强、约束、强化着人们的思维定式、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即便在当今文明社会,这种节日的仪式也不可或缺。弘扬优秀节日文化,可使传统节日成为构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在国内各大城市节会中,有以山水环境为主题的,有以城市花卉为主题的,有以城市产业为主题的。从2009年至今,开封是唯一一个以传统节日为节会主题的城市。在开封,清明既是祭奠 祖先、缅怀先贤的宗亲节日,又是一个远足踏青、亲近自然、催护新生的春季仪式,更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载体。把以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传统文化与节庆文化相融合,开封走出了一条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之路。清明文化在开封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北宋时期,开封成为集清明文化之大成的城市,北宋画家张择端一幅《清明上河图》生动展现了开封与清明文化的独特历史渊源。于是,2009年4月3日,首届中国(开封)清明文化节在春和景明中徐徐拉开帷幕,历时十载,薪火相传。在第一届中国(开封)清明文化节上,开封就被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清明文化传承基地”,清明文化节已经成为开封乃至中国的一张文化名片。



“清明文化大讲堂”和“清明文化论坛”是近几年来开封清明文化节的重要活动,是传播中国清明文化的良好平台。作为社会文化关系的纽带和文化传承创造聚集的联结点,清明节成为文化研究者观察文化表象、洞悉文化内涵、了解民俗演变、记录文化记忆、探寻文化深层结构的切入点。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艺术学等人文学科的知名专家学者做客“清明文化大讲堂”,参与清明文化学术论坛,这不仅是学术方法论的建构,更是以人为本,关注社会关注民生的学术责任所在。本书所辑录的论文,就是“清明文化大讲堂”和“清明文化论坛”的部分学术成果。


图文来源:转载自公众号——博雅文化网

免责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与本号无关。

版权声明:如需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并保留二维码。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民俗学论坛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中国民俗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