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讯︱叶春生:《进出蛮荒五十年》

叶春生:《进出蛮荒五十年》


基本信息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信息       

       出版时间:2016年9月       

       页数:311       

       印刷时间:2016-9-1
       开本:32开       

       包装:平装       

       ISBN: 9787536080591



作者简介

叶春生,1939年10月出生于云南河口,祖籍广西灵山。现任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学刊主编,中国民俗学会顾问,国际民间叙事文学研究会(ISFNR)会员。


内容提要

此书是著名民俗学者叶春生教授从事民俗研究与田野调查五十余年的经历手记和心得,以及相关专业名家和报刊的评价,是其一生研究的回顾与总结。叶春生是研究岭南民俗成果突出的学者,他从小便对当地民歌民俗产生了浓厚兴趣。而身为中国第一批民俗学会成员的表哥招北恩,更是在潜移默化中给了他莫大的影响,他有幸成为民俗学泰斗钟敬文先生文革前的关门弟子,这更让他坚定了自己的方向,凭着那一股赤诚的热爱之情,成长为教授、博导、广东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顾问、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他著书立作,诲人不倦,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民俗学人才。他自称“进出蛮荒五十年”。笔者理解,“蛮荒”者,山野民间文化也!


编辑荐语

 从典籍资料到歌谣俗语,叶春生都无一遗漏地探索研究,使本不起眼儿的民间风俗走进了科学的殿堂。小民俗里也能藏着大学问。

        

从文中可领略作者对中国民俗、民俗学的洞见,对当今如何除扬继承传统优秀文化,深化民间文化研究,具有宝贵价值。



目    录

        小序/叶春生
        进出蛮荒说不惑/叶春生
        论叶春生对岭南民俗研究的贡献/过伟
        我怎样融入了广州/叶春生
        一代宗师的民俗绎路/叶春生
        我们相遇在田野上/叶春生
        风水理念的科学与创意/叶春生
        风水:宜居生态环境的朴素理念/叶春生
        一半天意,一半人为/叶春生
        “民俗热”说明了什么(对话)/毛燕
         大学者 小民俗/刘瑜
         重拾民俗的“嘉禾美果”/莫艳民 张演钦
         民俗是民族的密码/罗淑仪 滕晓路
         寻找民俗的根/邓勃
         岭南文化的根在中原/叶春生
         民俗文化的积累/陆勇平
         节日狂欢与信仰/叶春生
         关于岭南神秘文化与香港《金领》杂志对话/叶春生
         PK 南北狮(铿锵三人行)/叶春生
         佛乡新兴踏歌行/叶春生
         读万卷书·走万里路·吃百家饭·结百人缘/叶春生
         广府春节民俗的传承与创新/叶春生
         学海人生之叶春生教授/何琬冰


经典试读

前言


翻阅旧作,回忆往事,整理旧照,感慨良多。觉得我已穿越了漫漫人生路,经常吟着1980 年代热播的电视剧《渴望》主题曲“漫漫人生路,上下求索……是对还是错”,考量那“人生苦短”的普世价值观,玩味王小波、李银河“人生很漫长”的慨叹,目睹那“五六十年之怪现状”,觉得我那77 年的岁月既漫长,又奇离。边关的烽火,社会的离乱,民族的交融,风俗的变迁,信仰的神奇,无一不在加深我记忆的年轮。我好像已活了100 多岁,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小半个世界,什么事儿都经历了,什么东西都见过了。小时候在四连山上隔河观看越南人和法国人打仗,不但枪炮之声可闻,就连他们冲锋陷阵的身影、呼声都目睹耳闻,比看好莱坞的大片还过瘾。你听:“骄炼——天炼”(Keó Lên—Tién Lên,越南语。普通话:跟上——前进)还在我耳际回响;赶街子的时候,七八个民族一起登场,“麻吱麻扎麻卑”什么话也分不清(据说是侬青语),当地人能听懂,他们一般都懂几种语言。有时一个短句里就包含了几种语言的单词:“三条基路末”——三公里的尽头,就由粤语法语越南语组成,很有意思。战乱中成长的儿童甚至能凭飞机的响声分辨出哪是运输机、侦察机、战斗机、轰炸机。警报还没响,人们已自动疏散。一些敢于担当的青年,也自行操起家伙,上街巡逻,维持治安,当时还没有“志愿者”的名称,他们就是。有一次疏散时我还和一个乞丐——人称“街市老马”的人躲在一个防空洞里,听他讲述戏耍老虎的趣事,吓得尿都出来了。在“三九事变”(指日本人1945年3月9日攻打越南老街)逃难的路上,姑姑一头挑着我,我坐在一个箩筐里;另一头挑着家罉,一脚高一脚低地走在小路上。我们不敢走大路,怕有兵丁追赶,其实并无追兵,庸人自扰而已。30多公里的路,我们走了三天。爬过了许多山坡,蹚过许多小溪,就像民间故事里讲的那样,历尽了艰辛,才到了阿呆(外祖母)家。这些往事一幕幕,都还历历在目,可惜我没有沈从文的本事,把它写成像《边城》这样的名著。只想通过一些碎片,映照出边关的风貌,留给妻儿老小。他们现在似乎是不屑一顾。哪怕是一件小事、一句傻话,能启迪一个后人走上成功之路,也算是我的一点祈愿吧!


        是为序。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免责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与本号无关。

版权声明:如需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并保留二维码。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民俗学论坛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中国民俗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