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魁立]民俗学的一座丰碑


《钟敬文全集》钟敬文 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钟敬文全集》的出版,是中国文化界、学术界和出版界的大事。也可以说,是中国民间文化研究领域一个世纪总括式的重要巡礼。今天的中国已进入世界环境中的民族复兴和文化崛起的时代,各国各民族多元文化都在繁荣发展。但是,没有哪一个时代,也没有哪一个民族,能像今天的中国所做的这样,特别关注并积极致力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没有哪一个时代,也没有哪一个民族,能像今天的中国所做的这样,特别关注并积极致力于优秀传统文化在我们当代生活中的复兴与传承。在《钟敬文全集》中有这样一个思想:一个民族的存在和发展,靠的是它的命根子,这命根子存在于每个人的心里,这就是每个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其中深厚最为基础、传承最为广泛的是民间文化。每个中国人都需要为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而不懈奋斗。

    

马克思在回答女儿的提问时说,自己最喜爱的箴言是:“目标始终如一。”钟先生生前就多次说过,他最钦佩马克思的高贵品格——为人类而工作。他愿意把马克思的话当作座右铭,以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作为一个中国知识分子,我以为,这就是善,这就是大善。钟先生一生治学,无论是在顺境中,还是不怎么顺利的环境里,都义无反顾,想尽一切办法,奔向自己崇高的目标。我以为,这就是智,这就是大智。一位宋代名人曾经这样说过:“然则不吝其力之所及,德施于人而身忘其忧,足以称善人矣夫。”钟先生为了完成自己的心愿,为了完成自己所愿意承担的中国优秀文化传承的历史使命,矢志不渝、百折不回,钟先生立德、立言、立公的一生,为后世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影响、感召、激励着我们许许多多的人。让我们共同来回顾和滋养我们民族的文化之根和文化之魂,我想,首先应该从这个角度,充分评价《钟敬文全集》的出版价值。

    


这部宝贵的《钟敬文全集》是一座丰碑,它典型而集中地反映了20世纪中国民俗学、民间文艺学的中国学派的面貌和成就,也反映了它所涉及的传统国学、文艺学、社会学、语言学、历史学、民族学、人类学、教育学和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等多方面重要著作的精彩篇章。这是钟先生积淀百年人生形成的重大学术成果,对整个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研究和现代发展都有启迪,它激励着后人进一步开展严肃的工作和伟大的开拓。

    

《钟敬文全集》也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教育学的鸿篇巨制。钟先生等前辈学术大师都对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现代建设和未来发展有崇高的历史担当,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有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在《钟敬文全集》中,收录了钟先生晚年写的一篇文章,里面这样写道:“近来有些同志见我年事已高,又碌碌不肯自休,南征北战,有的劝我尽量辞去那些职务,静下来整理整理过去的各种文档,包括论文、散文及诗歌等;有的劝我专心写作那些准备已久而终未着笔的科学著作,这里指的是《女娲考》,从这个神话考察我国原始社会史,或者写回忆录之类。我由衷地感谢他们的好意,但是我不能这样做。整理过去的文稿,不管怎么说,总是一件回顾的工作。眼前正充满亟待动手的工作,我不能放开它,去回顾过去。放弃今天,就将失去明天,那将是多大的损失啊。而且,自己过去的东西如果真的有点用处,那将有后来的人或同时代的年轻人去整理、评定,不需要自己积极于此。至于写作那准备了多年的专著,是我所关心的。但是,我眼前的任务,是为了使更多的人能够写出有价值的专著,自己的东西是否写成,并不是很重要。记得鲁迅在《未有天才之前》的讲话里希望大家去做培花的泥土,这样才可以使地上出现好花。这是伟大的想法。去年我在一篇序言的末尾说了下面一些话:我们在学术上希望看到的是春色满园,而不是一枝出墙的红杏。”这段话,在今天来说,对后世历史来说,仍然价值重大、意义深远。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理念,同样是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一部分,需要传承下去。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2019年03月16日09版

    图片来源:网络

免责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与本号无关。

版权声明:如需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并保留二维码。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民俗学论坛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中国民俗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