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讯 | 张衍田:《中国古代纪时考》


《中国古代纪时考》

张衍田 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年3月出版

简体横排;定价:48元

ISBN:978-7-5325-9136-7




内容简介


中国古代纪时方法一直在演变,花样繁多,是古代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了解古代文化的重要途径。纪时的概念既繁,流变又杂,当今尚乏一专著梳理厘清之。北京大学张衍田教授作《中国古代纪时考》一书,稽考梳理中国古代纪时,深入浅出,是文化普及的“大家小书”。本书总结了张先生多年来对于中国古代纪时方法及其流变的研究成果,分为纪日、纪时刻与时辰、纪月、纪年四个部分,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古代人们对时间变化的认识及其记录方式的改变。其论述由易到难,既反映了古代人从纪日到纪年的时间认识过程,也合乎现代人学习了解古代纪时方法的客观规律。书中多用图、表,以使条理清晰,层次醒目。本书文风平易浅近,既对自然科学有所介绍,更引用了不少古代文献,尤其是甲骨金石文献,来说明古代纪时的相关情况,内容极为丰富翔实。其中关于韵目纪日、一日十时、斗建纪月、月阳月阴、岁阴岁阳、十二生肖演变等的考述,既见史学功底而又意趣盎然。




作者简介


张衍田,1938年生,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教研室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献、古代汉语,尤其是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四部文献学术源流等方面的研究。在《北大史学》、《文献》等刊物发表过重要学术论文,专著有《史记正义佚文辑校》(1985),《资治通鉴新注》(1998),《中国历史文选》(2002)等,曾参与校点《宋朝诸臣奏议》。




目录


小 序 / 1

 

第一篇 纪 日

一、释“日” / 3

二、纪日方法 / 5

(一)十干纪日 / 5

(二)干支纪日 / 10

(三)数字纪日 / 14

(四)韵目纪日 / 20

 

第二篇 纪时刻与时辰

一、人对“日”分时段的早期认识 / 25

二、“日”分时段的等时制 / 30

(一)时刻计时制 / 30

(二)时辰计时制 / 35

 

第三篇 纪 月

一、释“月” / 57

二、纪月方法 / 59

(一)数字纪月 / 59

(二)干支纪月 / 61

(三)音律纪月/ 69

(四)三分四时纪月 / 72

(五)楚地月名 / 73

(六)其他纪月名称举例 / 75

三、与纪月有关的几个问题 / 79

(一)月首 / 79

(二)闰月 / 81

(三)一月三分与一月四分 / 87

 

第四篇 纪 年

一、释“年” / 95

二、年称分解 / 96

(一)载 / 97

(二)岁 / 98

(三)祀 / 100

(四)年 / 102

三、纪年方法 / 104

(一)利用君主在位年数纪年 / 104

(二)岁星纪年与太岁纪年 / 117

(三)干支纪年 / 134

四、与纪年有关的几个问题 / 143

(一)岁首 / 143

(二)四季 / 157

(三)二十四节气 / 161




小序


这本小书,虽字数不多,但其来历颇有机缘。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电视台要开播中华文明栏目,请北大教师撰写文稿。要求一篇文稿内容的文字量,以一次节目可以播完为准。北大历史系承接的篇目中,有一篇是《干支纪年》,系里主管此事的先生要我撰写。干支纪时,不仅纪年,还纪日、纪月,而且最早是用来纪日,而后又用来纪月,最后才用来纪年。用干支纪时,年不仅始于最后,且有其特有的缘由。上古时期,有岁星纪年法。岁星即木星,是天体五大行星之一,运行一周天需11.86年,岁星纪年法是以天体岁星十二年运行一周天为依据,这样,使岁星运行与纪年之间出现误差。于是,人们就假想了一个天体,名其为太岁星。以太岁星每经整十二年运行一周天为依据来纪年,这种纪年方法周而复始地使用,永远不会出现误差。这种纪年方法,即为太岁纪年法。太岁是一个假设的天体,它与岁星脱离关系后,成为一种纯粹的纪年方法。太岁纪年有年名,又有所在辰位名。辰位名六十个,用十干与十二支依次相配表示;年名六十个,由十岁阳与十二岁阴依次相配组成。这些年名,用字僻涩,拗口难读,很难记忆,不便使用,而用于表示太岁所在辰位的干支,却是人们十分熟悉的,并且早已用于纪日与纪月,既已习惯,又很实用。于是,人们便废弃太岁纪年的六十年名,而只留用表示太岁所在辰位的干支作为单纯的纪年符号。这样,便产生了干支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就是这样由太岁纪年法演变来的。干支纪时,先日后月,再后而年;纪年之法,先用实有天体之岁星,而后则用虚设天体之太岁,最后仅用干支作为纪年符号。中国古代纪时的这种演化情况,要通过电视展示,不要说求全日、月、年,即使只年,其设计也颇费斟酌,且展示需时太长,难以于短时说清楚。于是,这一篇目被撤销,给了我三百元的写作劳务费,就了结完事了。


电视展示的篇目撤销了,而我对古代纪时这一课题的兴趣却未减而反浓。人们要了解古代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需要具备的最基本的历史知识之一,就是与人或事有关的时间,时间的重要性可想而知。于是,我开设了名为“中国古代文化知识”的选修课,专门讲授中国古代纪时问题。我在边上课、边研究的过程中,逐渐积累了古代纪时诸方面的资料。在我退休之后,又历多年,渐耘成文。文稿无意外投,遂交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所编辑《儒家典籍与思想研究辑刊》审用。得《辑刊》刊载,以《古代纪时考述》的篇名发表在《辑刊》第九期,于2017年4月出版。上海古籍出版社胡文波先生看到本文后,旋即与北大“辑刊”联系,提出希望将本文交上海古籍出版社作为一本小书单独出版,以扩大该文的读者范围。得北大“辑刊”同意,上海古籍出版社将这本小书题名《中国古代纪时考》付梓面世。这里,庆幸先有北大《辑刊》的初载,继而又得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垂爱。对他们,由衷表示诚挚的深深谢意。


这本小书,文字与内容都难免有误,祈请方家与读者批评指正。


本是长文,书之则小,故谓小书。为小书序,故称小序云。


张衍田

二○一七年十月五日


精美插图


乾隆兽耳刻漏壶

四神云气图


楚帛书摹本

五星占·木星占


图文来源:“上海古籍出版社”微信公众号  2019-04-28

免责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与本号无关。

版权声明:如需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并保留二维码。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民俗学论坛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中国民俗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