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26日,由全国《格萨(斯)尔》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巴林右旗人民政府协办的“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指示精神——全国《格斯(萨)尔》学术研讨会”在巴林右旗开幕。
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中共赤峰市委书记段志强,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胡雁,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晓秋,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管理处处长李晓松,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综合处调研员魏博,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副处长张丽辉,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贾凡,内蒙古赤峰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巴林右旗旗委书记黄彦峰等领导嘉宾以及来自北京、内蒙古、青海、西藏、甘肃、四川等6个省市、自治区的专家学者以及巴林右旗相关领导、部分苏木镇街道负责同志百余人参加了开幕式。黄彦峰致欢迎辞,段志强和胡雁分别致辞。全国《格斯(萨)尔》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秘书长斯钦孟和主持开幕式。
“巴林右旗是中国蒙古族格斯尔文化发祥地之一,英雄史诗《格斯尔》在这里世代流传,民间传播有大量格斯尔山水传说和祈愿经文,保存着格斯尔祭祀民俗仪式,存有内蒙古地区唯一一座在国际上以‘格斯尔博格达’命名的格斯尔庙,格斯尔文化已深深融入民众的习俗。2009年,蒙古族《格斯尔》和藏族《格萨尔》一并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世界瞩目的重要文化遗产。2019年7月15日,在赤峰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观看了《格萨(斯)尔》说唱展示,并亲切接见了金巴扎木苏等传承人,作出了重要指示,为我们更好传承和发展格斯尔文化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黄彦峰在致辞中如是说。
段志强在讲话中表示:“11天前,也就是7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赤峰市,在赤峰博物馆观看了《格萨(斯)尔》说唱展示,同《格萨(斯)尔》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亲切交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是多民族不断交流交往交融而形成的。中华文明植根于和而不同的多民族文化沃土,历史悠久,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发展至今的文明。要重视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支持和扶持《格萨(斯)尔》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培养好传承人,一代一代接下来、传下去。要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不断巩固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充分表明了党中央对以《格萨(斯)尔》为代表的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工作的高度重视,更是文化界特别是长期以来致力于《格萨(斯)尔》非物质文化研究传承的文化工作者的一大喜事、一大幸事,让我们倍感振奋、备受鼓舞。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按照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求,切实做好以巴林格斯尔为代表的全市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研究工作,进一步加大对少数民族非遗传承人的扶持力度,确保一代一代接下来、传下去。”
《格萨(斯)尔》于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遗代表项目名录。胡雁在致辞中提到,近些年来,在非遗保护工作框架下,《格萨(斯)尔》相关地区和单位不断提升保护传承水平,着力提高传承活力,推动《格萨(斯)尔》传承工作已成为宣传党的民族政策的重要范例,成为保护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典范。
《格萨 (斯)尔》被誉为东方的《伊特亚特》,它与《江格尔》《玛纳斯》并称为中国三大古典民族史诗,起源于中国蒙古族和藏族民间,流传于蒙古族、藏族等民族聚居区。巴林右旗是蒙古族《格斯尔》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是《格斯(萨)尔》非物质文化保护、传承和研究基地,2008年被文化部命名为“格斯尔文化之乡”。近年来,经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格斯(萨)尔》的抢救、保护、传承和研究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巴林格斯尔于2014年被列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巴林格斯尔传承人金巴扎木苏于2018年被评为“第五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并入围“中国非遗(2018)年度人物”30位提名候选人名单。巴林右旗旗委、旗政府高度重视《格斯(萨)尔》的保护与传承,做了大量卓越成效的工作。
开幕式上,黄彦峰和巴林右旗旗委副书记、旗人民政府旗长浩毕斯嘎拉图向《格斯尔》工作中有卓越贡献的专家斯钦巴图等颁发了“巴林右旗格斯尔文化建设工程专家委员会成员”聘请证书。
开幕式后,举行了巴林格斯尔文化建设研讨会。与会嘉宾和学者纷纷表示,在今后工作中,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指示精神,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指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下,团结一心,狠抓落实,责无旁贷地担负起《格斯尔》文化保护、传承与发展的重任,以实际行动推进文化事业健康发展。
据悉,本次研讨会为期两天,约有50余名专家学者将分四个小组,围绕《格斯(萨)尔》学术研究进行深度讨论。
图文来源:“中国巴林右旗”微信公众号 2019-07-26
免责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与本号无关。
版权声明:如需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并保留二维码。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民俗学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