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讯︱ 王丹 著:《清江流域土家族人生仪礼歌唱传统研究》



出版信息

书名:清江流域土家族

人生仪礼歌唱传统研究

著者:王丹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08 第1版

ISBN:978-7-301-30611-6

字数:310,000 字



内容简介


本书选取清江流域土家族在人生仪礼,包括诞生礼、婚礼和丧礼中演唱的歌谣作为研究对象,在特定族群的地方传统和生活文化中,通过对人生仪礼歌唱传统生存状态和演述形态的调查,分析土家族人生仪礼歌的特殊语言、文类特质和社会功能,研究土家族歌唱传统与人生仪礼的互动关系,理解土家族的生命观念和生活情状,揭示歌唱传统与清江流域土家族生活的关联及构成的知识谱系,探讨民族文化资源现代存续与和谐社会建构的文化路径。


作为活形态的歌唱传统,生活化的原则自始至终是清江流域土家族人生仪礼歌的主导和主流。人生仪礼歌传递了清江土家人的信仰观念人生理想和社会伦理,同时它作为传统制度,维护了社群秩序,规范了成员言行,强化了对文化共同体的认同。人生仪礼歌唱的时空规定性,蕴含了其作为清江流域土家族生活边界与文化边界的特殊价值,体现了时空交互关系作用下民众记忆选择的倾向性和情感向度。


清江流域土家族人生仪礼歌建构了地方历史,推动了民族之间的交流和共享,是土家族社会再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次仪式中的歌唱就是清江土家人文化重塑和集体认同的过程,就是清江土家人对历史的重新肯定、解读和反思。清江流域土家族人生仪礼歌唱传统的形成和延展贯穿了对于民众生活建构性的再创造,是土家族“人观”的仪式表现和呈现方式。


作者简介


王丹,女,湖北浠水人,法学(人类学)博士,文学博士后,现为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少数民族事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学与文化人类学,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合作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0余项。已出版《人观身份与意义:清江流域土家族“打喜”仪式研究》《刘德方故事讲述研究》,以及《解释民俗学》(合著)、《中国民间游戏总汇·语言文字卷》(主编)等著作,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目录


绪  论  


第一节  研究对象、目标与意义

第二节  人生仪礼歌唱传统研究学术史

第三节  主要研究理论、方法与资料

第四节  相关术语简释


第一章  清江流域土家族人生仪礼歌唱传统的文化生境

第一节  自然生态

第二节  人文生态  

小  结  


第二章  清江流域土家族人生仪礼歌唱传统传承

第一节  从歌舞乐到人生仪礼歌

第二节  人生仪礼歌的存续发展

小  结  


第三章  清江流域土家族人生仪礼歌的歌唱仪程

第一节  打喜歌的歌唱  

第二节  婚嫁歌的歌唱  

第三节  丧鼓歌的歌唱  

小  结  


第四章  清江流域土家族人生仪礼歌的主题内容  

第一节  人生仪礼专属性歌谣  

第二节  人生仪礼通用性歌谣  

小  结  


第五章  清江流域土家族人生仪礼歌的程式艺术

第一节  人生仪礼歌的歌体形式

第二节  人生仪礼歌的结构母题

第三节  人生仪礼歌的韵律修辞  

小  结  


结  语  

参考文献  

后  记  


序 言


《清江流域土家族人生仪礼歌唱传统研究》选取了聚居于湖北清江流域的土家族的人生仪礼歌唱传统作为研究对象,从特定社区民众的生活文化中探讨人生仪礼歌作为仪式语言的诗学特征、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在研究方法上体现了晚近民俗学的发展方向,即从以文本为基础的研究,开始转向以民族志为导向的研究。作者力图从言语行为的角度,关注语境对于文本创造的作用,关注作为言语模式和交流模式的演述行为,试图在一个特定的、活形态的口头传统中探讨一种特定的民俗学体裁样式的内部运作过程,即民俗文本的创造、表演和传承的过程,具有很强的创新性。作者基于有代表性和特殊性的土家族民间歌谣和歌唱传统研究,进一步探讨了歌唱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生与传承,在生活和文化的双重视野和维度中考察和认识它与人生仪礼、生活系统的联系,能够为歌唱传统的保护提出在地化和普适性的措施,这对于当下歌唱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有积极作用。作者关注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当代意义,能够从民族地区的历史和现实出发,通过田野调查和文本分析,探讨人生仪礼歌唱传统与土家族民众生活的深刻联系,揭示当代社会背景下民众的文化创造力,这对于我们认识传统与现代化的关系,推动乡村社会的健康发展,具有实践性和理论性的价值。


在过去的50年间,研究者已经搜集了大量的土家族民族志诗学、语言学和民俗学的材料。这些材料包括土家族仪式和仪式语言的描述,也包括土家族人生仪礼歌。虽然研究者不断强调土家族仪礼歌的本质和它的独特性,不过,它还属于一个边缘化的研究对象。目前既无关于土家族仪礼歌的界定,也没有关于各种各样的土家族仪礼歌的标准的术语。为了分析该文类的边界,我们有必要考虑到它的功能、演述的特点、交流、非语言的要素,它的内容、意义、诗歌系统等。要想确立这一文类的特点还是存在很多问题的。而且要求研究者提出一系列观点。


土家族人生仪礼歌是一种古老的仪式歌谣。在清江流域现在仍然有土家族人生仪礼歌的表演。在那里,土家族人生仪礼歌除了在丧葬仪式场合表达失去亲人的忧伤、孤独、悲痛,在新家庭成立的婚礼、新生儿出世的诞生礼中传递喜悦、庆贺、欢快的情状之外,家族人生仪礼歌还存在着一种世俗的价值,这些价值就表现在言语程式当中。作者试图在田野实践和文本细读中说明土家族人生仪礼歌如何反映了当地民众眼中的世界结构,研究表演者所使用的言语程式背后所包含的内容。作者的这种努力是有成效的,也是富有开拓性的。土家族人生仪礼歌既是传统的,也包含即兴的成分:这些作品一方面是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学习来的;另一方面,在仪式现场还需要表演过程中的创编。土家族人生仪礼歌表演者在每一次表演情境中都要重新去创作,但是他们依靠的是传统的语言和主题。


清江流域土家族人生仪礼歌是一种仪式语言,在地方文化中,它的地位很重要。对于诞生礼、婚礼和丧葬仪式来说,土家族人生仪礼歌是一种标识,除此之外,土家人还有一些不为周边其他族群所了解的文类,如职业演述者的土家族仪礼歌和在年中行事过程中表演的土家族仪礼歌祈祷辞。而后者的演述,其功能是驱赶灾害。土家族仪礼歌具有特别的言语形式,用以传递信息,表达表演者和观众对于文化特性的感知,其主要特征是专门化的诗歌语言,这种特殊的语言常见于日常生活和年中行事的仪式活动中。土家族人生仪礼歌的语言和表演证明了一些特定的成规,每个地方都表现出土家族人生仪礼歌在语言、诗歌和文体上的风格。这是因为土家族人生仪礼歌存在一般情况和地方特殊性以及相应的表演。我们可以从一地的角度,也可以从方言和语域的角度谈土家族人生仪礼歌。另外,每个有才气的歌手都会在表演过程中积累特定的语域,进而构成个人的演唱风格。


本书还分析了其他应时性的土家族人生仪礼歌,按照一般规则、观念、主题等分析呈现出来的程式。土家族人生仪礼歌的语言分为两组,第一组代表了普遍的语言或语域——所有的土家族人生仪礼歌都要使用的程式,不与语境、地点或场合相互关联。这一组包括那些涉及亲族关系的词汇以及指涉世界结构的词汇。第二组更加丰富的土家族人生仪礼歌语言则依赖于表演的语境。这一组包括所有其他的在土家族人生仪礼歌语言里使用的言语程式。表演土家族人生仪礼歌的人可以根据具体语境自由地选择任何必要的言语程式来表达一定的主题。有一些程式类型专门为丧葬仪式服务;有一些词用以表达各种各样的感情,如悲、喜、失落;还有一些隐喻的对应成分,用以指称器具、物象、人物、事理等。


土家族人生仪礼歌具有象征的重要意义。譬如,在仪式性的土家族跳丧歌舞中,仪式的表演者被假定为一座连接生活世界与死亡世界的桥梁。歌手要引领死者到死亡的世界,他还要保护那些活着的人。因此,他具有关键性的社会功能:他是这两个世界的引领者。作为我们这个世界的人们的接触者,他要表达个人和集体对死者的哀悼,在死者的葬礼上演唱土家族人生仪礼歌,而且在丧葬仪式之后,他还有责任纪念死去的人。作者从文化象征的视角探索了清江流域土家族歌唱传统与人生仪礼交互运作所传递的“人观”。


限于篇幅,我不能很好地介绍本书作者王丹博士在民间文学领域的全面成就,从这本书里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具有深厚的田野实践能力。希望作者能够继续努力,为民俗学建设提供更多的成果。


尹虎彬

2019年5月


免责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与本号无关。

版权声明:如需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并保留二维码。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民俗学论坛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中国民俗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