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 | 霜降:岁月静好,留住秋的美








▲节气文人画《霜降》  朱樵


己亥年九月廿六 ,

2019年10月24日,01时19分,霜降,

二十四节之十八。


▲《二十四节气》系列手绘动画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载,

“霜降,九月中。

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


民谚有,

“霜重见晴天,瑞雪兆丰年。”


霜  降

物  候

              First    Frost              

古代,人们将霜降分为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蛰虫咸俯。

豺乃祭兽丨一候,豺乃祭兽。豺狼这类动物自霜降开始存储食物以过冬,并用先猎之物祭兽,以兽而祭天,如同人间收获新谷,用以祭天,以此祈祷来年风调雨顺。

草木黄落二候,草木黄落。草木枯黄的深秋之景,容易让人生出感伤之情,感觉天地肃静,万物凄零。

蛰虫咸俯丨三候,蛰虫咸俯。经过了生机勃勃的春,热闹蓬勃的夏,金黄暖意的秋,马上又将进入藏伏内敛的冬。蜂蝶蛰虫,以这种修行的姿态,期待来年新生。


霜  降

习 俗

              First    Frost              

打霜降:拔除不祥,天下太平


相传清代以前,江苏常州府武进县的教场演武厅旁的旗纛庙有隆重的收兵仪式。


按古俗,每年立春为开兵之日,霜降是收兵之期,所以霜降前夕,府、县的总兵和武官们,都要全副武装,身穿盔甲、手持刀枪弓箭,列队前往旗纛庙举行收兵仪式,以期拔除不祥、天下太平。霜降日的五更清晨,武官们便会集庙中,向旗合行三跪九叩首的大礼。礼毕,列队齐放空枪三响,然后再试火炮、打枪,谓之“打霜降”,百姓观者如潮。



相传,武将在“打霜降”之后,司霜的神灵就不敢随便下霜危害本地的农作物了。”


吃柿子:霜吃柿子,不流鼻涕


此时,在南方很多地区都有吃柿子的习俗。俗话说:“霜降吃灯柿,不会流鼻涕。”


民间认为霜降吃柿子,冬天就不会感冒、流鼻涕。事实上,柿子都是在霜降前后完全成熟,此时节的柿子皮薄、肉多、味鲜美、营养丰富,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因而就形成霜降时节吃柿子的习俗。此时天气转寒,人们认为吃柿子不仅可以防寒保暖,而且还能补筋骨,非常适合霜降时节食用。如在福建闽南地区,有俗话说“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柿子含有较多的鞣酸及果胶,空腹吃的话容易在胃酸的作用下形成大小不等的硬块。因此,空腹情况下不应吃柿子。


送芋鬼:风调雨顺,幸福安康


霜降,是秋天最后一个节气,人们同样非常重视,各地还有祛凶、扫墓等习俗,以祈求风调雨顺,生活幸福安康。


如在山东烟台等一些地方,霜降这一天人们要去西郊迎霜;在广东高明地区,霜降前有“送芋鬼”的习俗。霜降时节,人们会用瓦片堆砌成河内塔,在塔里面放入干柴点燃,火烧得越旺越好,直至瓦片烧红,再将河内塔推倒,用烧红的瓦片热垠芋头,这在当地称为“打芋煲”,



最后人们会把瓦片或土块丢到村外,这就是 “送芋鬼”,以这样的方式,辟凶纳吉。


寒衣节


寒衣节,每年农历十月初一,又称“十月朝”“祭祖节”或“冥阴节”,民众称为鬼头日。


这一天,特别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谓之送寒衣。同时,这一天也标志着严冬的到来,所以也是为父母爱人等所关心的人送御寒衣物的日子。



北方将寒衣节与每年春季的清明节、七月十五的中元节合称为中国的三大“鬼节”。

霜  降

养 生

              First    Frost              


防秋燥霜降作为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此时天气渐凉,秋燥明显,易出现口干、唇干、咽干、便秘、皮肤干燥等现象,燥易伤津。


防秋郁:晚秋时节,天气渐冷,草木枯黄,落叶落果,万物萧瑟,容易引人忧思,使人意志消沉、抑郁。


防秋寒:霜降节气,气温骤降,老年人极易患上“老寒腿”等毛病,慢性支气管炎也容易复发或加重,同时这也是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复发的高峰期。这个时间节点后不再适合“秋冻”。对抵抗力差的老年人,尤应按时增减衣服,以免湿邪、寒邪入侵,导致生病。



“秋夕霜降,岁月静好。”


—THE END—


文章来源:综合中国文化报、人民日报海外版、灼见等。

图片来源:网络

免责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与本号无关。

版权声明:如需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并保留二维码。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民俗学论坛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中国民俗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