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非物质文化遗产地图上线!规范使用地图,一点都不能错~(含视频)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馆”(www.ihchina.cn,以下简称“中国非遗网”)经过改版,已于2019年3月21日发布上线。为更加生动、直观地展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布情况及相关数据,在网站改版过程中,我们委托技术团队设计制作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地图(以下简称“非遗地图”)相关内容。今日正式发布上线!


图1 非遗地图截图


1、非遗地图是什么


非遗地图作为中国非遗网首页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中国标准地图为基础,以互动效果、分门类展示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中直单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统计数据。想要了解非遗数据的小伙伴,现在通过一张图即可查询、浏览,更加方便,再也不用自己制表计算啦~


图2 非遗地图动效示意图


2、非遗地图怎么用


非遗地图的呈现效果将通过网站用户的交互操作实现,具体展示动效为:当用户浏览非遗地图内容并用鼠标点击某省(自治区、直辖市)名称后,该省份有关的国家级非遗数据将随之显示在地图右侧的表格区域。通过前后台数据关联,点击某一数字后,页面将直接跳转至网站“清单”栏目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或代表性传承人页面,查看该地区、该门类的具体信息。这些数据来自国务院及国家文化和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公开信息,数据统计截至2018年12月31日。


图3 非遗地图背景图


3、非遗地图是如何制作出来的


非遗地图底图采用的是自然资源部官方网站提供的标准地图,比例尺为1:48000000。在此基础上,对各省份名称信息进行了标识,增加了动效,将图像作透明处理,国界线、行政区域界线等分别用不同颜色显示。地图背景选用雕漆技艺特写图片,整屏以暗红色为底色,突显庄重、大气,与主题内容相呼应,与首页整体色调保持和谐统一。


4、非遗地图的“合法”身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地图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我国实行地图审核制度,向社会公开的地图,应当报送有审核权的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审核。为此,我们将非遗地图按有关程序规定进行了送审。最终,经过自然资源部相关部门的层层审核,非遗地图拥有了审图号为GS(2019)3443号的“合法”身份,终于可以面向公众发布上线了。在送审准备阶段,中国地图出版集团的专业技术人员对地图的修改完善给予了耐心、专业的指导,在此表示感谢!
















视频:自然资源部国家版图意识公益宣传片


视频:自然资源部国家版图意识公益宣传片


“地图事 无小事”,科普时间到



国家版图是一个国家行使主权和管辖权的疆域,也指反映国家疆域的地图。国家版图体现了国家主权意志和在国际社会中的政治、外交立场,同国旗、国徽、国歌一样,是国家的象征。正确使用地图,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今年8月29日,2019测绘法宣传日暨国家版图意识宣传周主场活动在四川省成都市举行,活动主题为“规范使用地图,一点都不能错”。活动中,2019版标准地图正式上线。


图4 国家版图意识宣传周海报

图5 国家版图意识宣传周海报


01新版标准地图有何亮点


与2016年版相比,2019年版标准地图具有以下两方面的特点:一是在内容上,进一步丰富了标准地图,新增界线版中国全图、英文版中国全图、分省(区、市)地图、粤港澳大湾区地图等128幅标准地图;二是在功能上,增加横版中国地图自助制图功能,提升了用户体验,满足更多公众需求。


02为何要发布标准地图


发布标准地图是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放管服”改革精神和《地图管理条例》有关规定的重要举措,通过提供权威、准确的公益性地图服务,有助于提升公众识别问题地图的能力,有助于提升全民的国家版图意识。特别在互联网时代,“问题地图”一旦出现,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影响大,只有不断加大标准地图有效供给,才能更好满足公众需求,遏制问题地图。


03目前的问题地图主要有哪些


主要有两类:一是危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问题地图,例如台湾省在地图上的表示违背“一个中国”原则;错绘、漏绘我国台湾岛、海南岛、钓鱼岛、赤尾屿、南海诸岛等重要岛屿、错绘国界线;另一类是危害国家安全和利益的问题地图,例如在地图上表示了涉军、涉密敏感信息以及不能对外公开的内容等。


04如何获取正确地图


主要有以下途径:一是通过自然资源部官方网站或各地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官方网站,获取免费标准地图;二是可以联系相关测绘资质单位,定制地图产品。


非遗地图已上线

欢迎围观

www.ihchina.cn

建议使用360极速模式、Chrome、Firefox浏览器最佳分辨率1920×1080


文字:部分内容来自自然资源部官网、人民日报客户端

视频:自然资源部

图文来源: 转载自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免责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与本号无关。

版权声明:如需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并保留二维码。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民俗学论坛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中国民俗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