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大巴:畜力车
与今天一样,大家争着回家过年,便是古代春运的源头。据考证,周代出现了现代春节的雏形,古代“春运”也应运而生。然而,受自然、政策,特别是封建时代“父母在不远游”等礼俗因素的限制,古时候人口流动的数量并不大,距离也不太远。与今天不同,古代春运的主体并非“外出务工人员”,而是公务人士和商人。
在古代,由于路途遥远、交通条件所限,许多人无法回家过年。即便到了交通相对发达的隋唐时期,“回家难”现象也相当普遍。
在古代,驱车动力主要是人力和畜力。中国最早的人力车是辇,辇就是轿子的前身。而长途运输特别是物流则主要靠畜力车,它就是中国古代的“大巴”。有马车、驴车、骡车、牛车等,其中马车是古代春运最主要的工具,和现代长途大巴一样重要,至今在北方个别地方仍能看到马车。
畜力车也分好多种:轏(zhàn)车、辎车、安车、辒(wēn)车、轺车、传车、兵车等。轏车是一种轻便车,结构简单,车体材料档次也低;辎车则是大货车,送人时则变成了大客车。安车就比较高级了,是政府官员乘坐的,相当于现代高级小轿车。
古代人春运回家,一般能坐轏车就很值得显摆了,大多数人只能靠两条腿或牲畜代步,实现“回家过年”的心愿。
唐代“春运”全国统一价
宋代春运:可打“马的”回家
到了宋代的春运时期,街上有很多飞驰而过的骑马人,带着大包袱小行李,你别以为都是公干的官人官差,好多是回家过年的游子打的“马的”。
那时的交通条件,租赁一匹马骑着回家过年,就像今天我们打车一样方便,尤其是在东京这样的大都会,打理经营出租马匹业务的门市很多。当时在京师城内乘坐出租马,大概最远不超过100文即可。此外,独牛车、轿子之类的也都可以租赁。
对于回家过年的人来说,无论是走水路还是赶旱道,中途免不了住“客栈”与“车马店”。
孤身一人,黄昏时节,投宿客栈,这边是暮色四合,而那边是万家灯火。你会不会有一份惆怅、一点寂寞,慢慢爬上心头,弥漫开来呢?宋代好一点的客栈,可以解除这一忧郁。
来源 | 人民论坛VIP 2019-12-13
免责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与本号无关。
版权声明:如需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并保留二维码。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民俗学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