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 | 罗丹阳:《苗族古歌<瑟岗奈>传承研究》


主编推介

本期新青年罗丹阳,苗族,法学博士,民族文化产业博士后。清华大学积极心理学指导师,新师者教育研究院副院长,专家型讲师,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策划编辑,主要从事民俗学、口头传统、积极教育和团体心理辅导等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工作,在《中国社会导刊》《教育文化论坛》《韩中言语文化研究》《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多篇论文,参与“传统文化与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机制与对策”“校园安全工作者压力管理与心理调适策略”等课题的研究工作,与他人合编有《哲勒之思——口头诗学的本土化实践》一书,策划了《如何成为一名好老师》《〈老子〉大义》《翻开那一页山水》等读物。


 


《苗族古歌<瑟岗奈>传承研究》

罗丹阳


 


基本信息

作  者:罗丹阳 著                

定  价:128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年08月01日                 

页  数:455                 

装  帧:平装                 

ISBN:9787520321358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关注苗族古歌的传承人及其传承方式。通过田野实地调查,作者与凯里、施秉、台江和剑河等县市的门工作人员、地方学者和传承人进行田野访谈,较为全面和系统的考察了苗族古歌的传承人,力图从田野调查地的选点策略,到受访人的“自我”呈现,对古歌的流传环境、文化语境、传唱人群和传承现状等方面进行民族志描述。


目录

第一章  苗族古歌的相关研究情况
●  第一节  苗族古歌搜集和整理情况
        一  苗族古歌始兴于20世纪初
        二  苗族古歌繁盛于20世纪50-80年代
        三  苗族古歌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搜集情况


●  第二节  被记述下来的苗族古歌传承人
●  小结


第二章  田野研究中的苗族古歌传承人
●  第一节  走进剑河:在田野中寻访文本背后的传承人
        一  地方文化视野下的苗族古歌传承人
        二  门对传承人保护的情况
        三  寻访苗寨的古歌传承人


●  第二节  转战台江:寻访苗族古歌的传承人
        一  地方学者对传承人的保护和关注
        二  对施洞镇传承人的田野访谈


●  第三节  回到施秉:对田野选点地古歌传承人的重点寻访和关注
        一  双井村的地理文化环境
        二  双井村的古歌传唱区域和婚姻圈
        三  对杨柳塘镇屯上村歌师的田野访谈
●  小结         


第三章  苗族古歌《瑟岗奈》演述中的传承人

●  第一节  关注“人”:四次演述事件中的传承人

        一  切磋技艺:第一场古歌演述中的传承人

        二  提高技艺:第二场古歌演述中的传承人

        三  暗中比试:第三场古歌演述中的传承人

        四  当面较量:第四场古歌演述中的传承人


●  第二节  关注“事”:苗族古歌演述事件的田野观察

        一  现场教学:对第一场古歌演述的田野观察

        二  边唱边学:对第二场古歌演述的田野观察

        三  唱答应和:对第三场古歌演述的田野观察

        四  现场教徒:对第四场古歌演述的田野观察


●  第三节  从演述中产生的文本《瑟岗奈》来分析古歌的传承境况

        一  演唱形式:“一问一答”到“自问自答”

        二  演述时“换歌师”

        三  从“男女对唱”到“男女合唱”

        四  歌师比试

●  小结


第四章  苗族古歌传承人的传习活动素描

●  第一节  双井村歌师和学徒对古歌的传承情况

        一  水井边组(Eb Ment)情况

        二  新寨组(Baot Jux)情况

        三  老上组(Ned Haot)情况


●  第二节  新寨与水井边歌师对古歌的传习活动之比照

        一  歌师传习活动的缘起不同

        二  歌师视学徒情况来“因材施教”


●  第三节  借助歌师的视角来探析苗族古歌的传承问题

        一  从对歌师演唱内容的访谈经历看歌师传承的记忆模式

        二  歌师所总结的本土术语之“歌花”和“歌骨”

        三  歌师传习和演述中的“问”与“答”

● 小结


结语民族志写作与田野关系之思考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黔东苗文转写规则,双井苗语中古歌相关词汇苗汉文对照表

附录2  2009年8月31日双井村新寨组苗族歌师演述的《瑟岗奈》文本(共105行)

附录3  2009年9月1日双井村新寨组苗族歌师演述的《瑟岗奈》文本(共203行)

附录4  2009年9月2日双井村河边组苗族歌师演述的《瑟岗奈》文本(共162行)

附录5  2010年8月25日双井村新寨组苗族歌师演述的《瑟岗奈》文本(共160行)

附录6  2011年2月18日新寨歌师张老革教唱的古歌《瑟岗奈》文本(共108行)

附录7  2011年2月20日水井边苗族歌师龙光杨教唱古歌《瑟岗奈》的文本(共216行)

附录8  1990—1992年龙林搜集的歌师龙和先唱的古歌《瑟岗奈》文本(共966行)

附录9  龙林搜集整理的新寨歌师张老革唱的古歌《瑟岗奈》文本(共282行)

附录10  对苗族古歌传承人的田野访谈(节选)

附录11  苗族古歌传承人小传(节选)


内文选摘

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如今已遍布世界各地。从有限的文史资料记载来看,中国苗族至少有五千多年的人文生长发展历史。早在名典《尚书》中就有关于 “三苗”的详尽记载。顾铁符:《楚国民族述略》,湖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我注意观察和考访了苗族被史料所记载的生存发展情况,这个迁徙民族的生存繁衍是如此步履艰辛,正如澳大利亚民族史学家格迪斯(Geddis)在其《山地的移民》中所说:“世界上有两个灾难深重而又顽强不屈服的民族,他们就是中国的苗族和分散在世界各地的犹太族。” 石朝江:《世界苗族迁徙史》,贵州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在苗族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苗族民众可谓跋山涉水走遍了大半个中国,他们历尽千辛万苦终于为自己营造了独立生存的一方天地,并且用自己的智慧创造了异彩纷呈的民族文化,但遗憾的是由于苗族没有自己的文字,民众生活中的艺术创作只能够口耳相传,很多都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消失了。


在宏大丰赡而又熠熠生辉的苗族口承文化中,苗族古歌具有一定的完整性、代表性、典型性和影响力。2006年苗族古歌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8年包含大量苗族古歌内容的“苗族理辞”,也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苗族古歌之所以历经千百年而不衰,在于其独特的民俗背景和传承方式。苗族古歌至今仍在民间口头流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许多民族民间文学工作者曾进行过悉心搜集,发现了不少异文,这引起国内外研究者的注意。1979年由贵州民间文学组整理、田兵编选,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苗族古歌》是较优秀的版本之一。由于传统意义上界定的13首《苗族古歌》的内容基本上是神话,并且有搜集整理者将苗族古歌译成史诗的例子,于是当时的民间文学理论界大多把古歌与神话史诗或创世史诗等概念等同起来。比如《少数民族民间文学论稿》 朱宜初、李子贤主编:《少数民族民间文学论稿》,云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在提及中国南北少数民族史诗的差异性时,认为北方少数民族以英雄史诗见长,而“在南方各少数民族中,则以创世史诗居多,大多数民族都有自己的创世史诗”。著者不仅列举了彝族的《梅葛》和《阿细的先基》等作品,也把苗族、布依族的《古歌》归入其中。 《关于“古歌”》(参见“贵州民族文化艺术网”,金黔在线,发表时期:2008年12月18日)对苗族古歌和史诗的界定介绍。段宝林主编的《民间文学教程》把古歌作为歌谣中的一个类别,属歌谣中的第二大类,有长篇古歌和短篇古歌之分。该书认为长篇古歌即“神话史诗”,其中举例提及《苗族古歌》,而“短篇古歌在对唱中显示历史知识,是古史的一种载体”。


注释及参考文献见原文

 



 

    图片来源:网络


 
 
 


专栏连载

拓展阅读

111.新青年 | 王旭:《民间笑话的民族志研究:以万荣笑话为例》

110.新青年 | 郭永平:太行八陉与山西传统文化景观构成探析

109.新青年 | 刘文江:神奇记忆:一个重要的欧洲传说学概念

108.新青年 | 李渊源:1958—1983中国乡村社会婚姻礼俗变迁探微

107.新青年 | 郭恒:《山海经》在海外的神话学研究——以石听泉的英文译著为考察中心

免责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与本号无关。

版权声明:如需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并保留二维码。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民俗学论坛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中国民俗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