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微民俗

微民俗 | 地摊

地摊 地摊是一种古老的货品交易方式。而在当今的互联网环境下,随着网购的日益成熟,和许多城市创建卫生文明城市,都会地摊行业产生了很大的冲击。 小商小贩在集市的空地上,寻个合适的位置,就摆上地摊了,或者是挑着担子,提着篮子,推着货车,四处游走。提供的货物也十分丰富。 地摊繁华 做小吃…

Read More »

微民俗 | 冰碗儿

【冰碗儿】 北京地区特色传统名点之一。用碗儿盛着的冷甜食,用糖和多种水果制成。赶到迟一点鲜藕也下市,就是不十分有钱的,也可以尝到“冰碗”了——一大冰碗,上面覆着张嫩荷叶,叶上托着鲜菱角,鲜核桃,鲜杏仁,鲜藕,与香瓜组成的香,鲜,清,冷的,酒菜儿。  六月炎威暑气蒸,擎来…

Read More »

微民俗|笠

笠 笠 古代一种用竹、草编成,用来遮阳御雨的帽子。流行于全国许多地区。初以莎草制成,后又发展为有柄之笠。此物至唐宋时已十分普遍,其时多用青竹蔑编成,夹以竹箬衬底,俗称“斗笠”。也有用毡衬底的毡笠,多为公子王孙冬季赏雪所戴;还有用皮衬底的皮笠,多为古代武士所戴。 斗笠工艺 畲族斗笠…

Read More »

微民俗 | 蜡染

蜡染 古称“蜡缬”。是中国传统民间印染工艺之一。今在布依、苗、瑶、仡佬等民族中仍甚流行,蜡染的主要方法是用蜡刀蘸蜡液,在白布上描绘几何图案或花、鸟、虫、鱼等纹样,再浸入靛缸(以蓝色为主),后用水煮脱蜡即现花纹。结构严谨,线条流畅,装饰趣味很强,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植物染料 蜡刀…

Read More »

微民俗 | 祁太秧歌

祁太秧歌 祁太秧歌 地方戏曲的一种。流行于山西祁县、太谷一带。原系民歌小调,到清代中叶与民间歌舞、故事相结合,发展成秧歌小戏。脚色以“三小”(小生、小旦、小丑)为主。语言、曲调具有浓厚的乡土风味。传统剧目有《绣花灯》《卖烧土》等。     文中图片来源…

Read More »

微民俗 | 缂丝技艺

【缂丝】又称“刻丝”“剋丝”“克丝”,是中国最传统的一种经纬交织的丝织品。从外观上讲,缂丝织物似与常见织物没有区别,然而缂丝织造过程却含有很多特殊性。缂丝融丝织工艺技巧于一身,堪称“织中之圣”。因它的技法巧妙、耗工多、用材贵,历代人们把它与黄金价值相等同,“一寸缂丝、一寸金”之词…

Read More »

微民俗 | 水磨

【水磨】 用水力带动的石磨。磨用石制成,分上下两片,呈圆形,上爿[pán]较下爿为薄,两爿相合处,凿有齿槽,上爿中凿一孔,可倒入磨料。形制与陆磨大体相同。依产生水力驱动方式的装置不同,可分为卧轮磨、立轮磨、活法磨三种。此外还有一种水转连磨,可见于明代徐光启所著《农政全书·水利》中…

Read More »

微民俗 | 槐花麦饭

槐花麦饭 【槐花麦饭】亦称“槐花疙瘩” 。流行于陕西西安、咸阳一带的民间传统乡土食品。农历三月,正是槐花放香时,人们采回槐花,清水淘净,拌上面粉加上盐、五香粉,放进锅中蒸熟。当地有一首儿歌,反映这一饮食风俗:“小娃娃,做钩搭,做好钩搭钩槐花。槐花蒸成疙瘩饭,吃得人人笑哈哈。” (…

Read More »

微民俗 | 名刺

【名刺】即名片。是古代拜访别人或同人相联系时所用的帖子或片子,上面书有自己的姓名、职位、地址等,亦称“名帖”。据清赵翼《陔馀丛考》卷三十“名帖”中考证:“古人通名,本用削木书字,汉时谓之谒,汉末谓之刺,汉以后则虽用纸,而仍相沿曰刺。”此俗今仍存在,但已通称名片。  东汉…

Read More »

微民俗 | 春牛图

【春牛图】 亦称“春牛画”或“春帖子”。为民俗年画。指民间春时贴用的木版年画。系民间旧时祈春活动的艺术表现。来源于岁时活动中立春前一日的鞭春牛活动。春牛图一般绘一牛、一芒童。芒童头有双髻,短衣短裤,手执柳枝为鞭,或立牛侧,或追牛后,亦有骑牛背者。 春牛图在中国人们心目中也寓意著丰…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