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度归档: 2020年9月
资讯 | 《喀左·东蒙民间故事》学术研讨会在喀左县举行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学部委员、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会长朝戈金接受采访 山东大学教授、中国民俗学会会长叶涛致辞接受采访 2020年9月12日,“保护、传承与发展——‘喀左·东蒙民间故事’”学术研讨会在辽宁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浴龙谷举行。 《喀左·东蒙民间故事》是首…
Read More »资讯 | 《民间文化论坛》:2020年第3期目录
目 录 卷首语 本刊主编 安德明 01 前沿话题·虚拟世界的民俗研究 新媒体时代的民俗形态 ——以“锦鲤”文化为例 王润茁 徐赣丽 05-13 虚拟…
Read More »[刘晓峰]东亚正月鼠俗视域下的“老鼠嫁女”解读
摘要:“老鼠嫁女”故事起源于印度,传播于东亚,但受到东亚时间文化框架和东亚古代普遍流行的阴阳观念影响,实际上已经变异发展出与原故事主题完全不同的新层面,这表现于民俗中广泛流行于正月的“老鼠嫁女”传说、故事以及民俗仪式中形成的一系列习俗。而不论在中国本土还是在东亚,认真审视这些经过…
Read More »微民俗 | 蒜臼子
蒜臼子 【蒜臼子】汉族民间捣蒜泥的专用器具。流行于华北、东北一带。形如中药店之“臼杵”。分臼窝和蒜锤两物。臼窝多为釉陶制品,也有用石凿成或用硬木挖制而成的。蒜锤多用硬木制成,也有用铜、铁做的。盛夏,民间常见洗蒜瓣一把,在臼窝内,捣成蒜泥,加油、盐调,即可拌食凉面、凉菜或佐食水饺等…
Read More »[王璟 李宗刚]20世纪二三十年代民间文学类课程设置探析
摘要:20世纪二三十年代,民间文学受文学革命影响而蓬勃发展,积极承担启蒙使命,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多所大学开设了民间文学类课程。这些课程真实地反映了民间文学教育在其草创之初的积极探索状态,彰显了民间文学多重的价值和强大的影响。挖掘这一时期民间文学类课程史料,总结民间文学教育的发展…
Read More »[熊威]从“认奘不认坟”到“认奘又认坟”:德昂族丧葬文化变迁研究
[摘要]在德昂族丧葬文化传统中,奘房和坟地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受南传佛教影响,德昂族形成了“认奘不认坟”的丧葬文化传统。但是近10年来,德昂族的丧葬文化发生剧烈变化,逐渐形成“认奘又认坟”的丧葬文化传统。在此过程中,德昂族主动借鉴主流政治话语及发掘本民族孝文化传统,赋予丧葬文化变迁…
Read More »[木霁弘]白水台——圣地的谜语
天下名泉,或以形胜,或以名传,香格里拉白水台则兼而有之,但令世人瞩目的却是它产生过的独特文化——东巴文化。 白水台位于香格里拉县东南部三坝乡的白地,距县城105公里,是著名的纳西族东巴文化的圣地。纳西语称之为“拜柏芝”,意为逐渐长大的花。 木高题诗的摩崖(和尚礼 摄) 早在唐宋年…
Read More »民间文化的拾荒者——潘鲁生
几乎每个月,潘鲁生都深入乡村调研,实时纪录发展变化的乡村,观察和研究乡村的文化与生活。40年来,他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先后调研的传统村落有460多个,采访的民间艺人有3000余人,记录和研究整理的民间艺术项目达260项。他表示:“对于我们这个有着5000年文明的国家来说,乡村里有…
Read More »[黄彩文 于霄]地方节日的历史记忆与仪式表征——以广南壮族皇姑节为例
摘要:皇姑信仰及其皇姑节是云南文山广南壮族社会中十分重要的民间信仰和地方节日,其崇拜和祭祀的对象皇姑是南明永历帝朱由榔的胞妹安化郡主。当地壮族群众通过每年举行隆重的接皇姑仪式活动,以实现祈求皇姑庇护壮族村寨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和谐安宁的美好愿景。近年来,政府主导下的皇姑节“非遗化…
Read More »[王海滨]彝族撒尼人祭“密枝”仪式结构与文化意义
彝族撒尼人祭“密枝”仪式结构与文化意义 ——以石林县海宜村调查为例 作者简介 王海滨(彝名:阿能妮尼),男,彝族,1980年12月出生于昆明石林。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博士后,英国谢菲尔德大学访问学者,北京大学访问学者。云南民族大学…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