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小暑:温风至,盛夏始


 

春雨惊春谷天, 夏芒夏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节气文人画《小暑》朱樵


庚子年五月十六 ,

2020年7月6日,23时14分,小暑,

二十四节之十一。


▲《二十四节气》系列手绘动画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载,

小暑,六月节。

《说文》曰:

“暑,热也,

就热之中分为大小,

月初为小,月中为大,

今则热气犹小也。”



“暑”是炎热,

“小”是炎热的程度,

小暑是说炎热的夏天到了,

但还没有达到最热的时候。

正如谚语所说:

“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


小  暑

物  候

            Lesser    Heat            






小暑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


温风至丨一候,温风至。自小暑始,风中都带着一股热浪。


蟋蟀居宇二候,蟋蟀居宇。《诗经·七月》中描述蟋蟀的字句有“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八月即夏历的六月,由于炎热,蟋蟀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


鹰始鸷丨三候,鹰始鸷。七月,鹰也怕被“上蒸下煮”的日子,开始远离地面,翱翔于高空,在清凉的高空中避暑。

小  暑

习 俗

            Lesser    Heat            

“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



俗话说“热在三伏”,小暑过后就进入伏天。伏,即伏藏的意思,所以人们应当少外出以避暑气。饮食上,人们会吃清凉消暑的食品,以度过炎热的伏天。


到了伏天人们精神委顿,食欲不佳,饺子是传统食品中开胃解馋的佳品,所以人们用新磨的面粉包饺子,或者吃顿新白面做的面条,就有了“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的说法。据考证,伏日吃面习俗出现在三国时期。《魏氏春秋》记载:“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这里的汤饼就是热汤面。《荆楚岁时记》中说:“六月伏日食汤饼,名为辟恶。”



伏天还可吃过水面、炒面。过水面,就是将面条煮熟用凉水过出,拌上蒜泥,浇上卤汁,不仅味道鲜美,而且可以“败心火”。炒面,就是用锅将面粉妙干炒熟,然后用开水冲后加糖拌着吃,具有“解烦渴,止泻,实大肠的作用”。


山东临沂地区有给牛改善饮食的习俗。伏日煮麦仁汤给牛喝,据说牛喝了身子壮,能干活,不淌汗。民谣有唱:“春牛鞭,舐牛汉(公牛),麦仁汤,舐牛饭,舐牛喝了不淌汗,熬到六月再一遍。”



此外,“小暑黄鳝赛人参”,相传古代有些大力士,之所以力大无穷,就是因为常吃鳝鱼的缘故。清代张璐《本经逢原》上,还真有大力丸的配方,其中一味主药就是鳝鱼。鳝鱼味鲜肉美,而且刺少肉厚,又细又嫩,以小暑前后一个月的夏鳝鱼最为滋补美味。



喝新酒、吃新米,忆苦思甜

小暑时节,各地时兴“尝新”。北方的小麦、南方的稻子,小暑时节都已收割完毕。伴随新粮食的收获,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祭祀仪式,包括祭天、祭地等,甚至还会祭祀“土地公公。”


古人将后稷(黄帝玄孙,帝喾嫡长子)奉为“谷神”,人们将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做成饭祭祀谷神,然后尝新米、喝新酒,谓之“六六福”。尤其是北方人,还会将最新鲜的面粉蒸成馒头吃食和献给祖先,而且还习惯在这天用新米做粥喝。自宋朝末年时起,在南方就出现了在每年小暑过后早稻成熟开镰食新的习俗。人们在自己吃第一口新米饭之前,把新米做成干饭,酿成新酒,备上肉蛋和新上市的苦瓜、丝瓜、茄子,有种忆苦思甜的味道。



过去民间有小暑“食新”的习俗,即在小暑过后尝新米,农民将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后,做好饭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然后人人吃尝新酒等。据说“吃新”乃“吃辛”,是小暑节后第一个辛日。城市一般买少量新米与老米同煮,加上新上市的蔬菜等。所以,民间有小暑吃黍,大暑吃谷之说。



鄂温克族米阔鲁节

鄂温克族米阔鲁节是鄂温克族的丰收节日。流行于内蒙古陈巴尔虎旗。每年农历五月廿二,是鄂温克牧民最欢乐的日子,因为这一天是他们统计当年产幼畜数量,庆贺丰收的日子——米阔鲁节。


这一天,人们清早起床,青壮年们从浩特(牧村)的一头开始,逐户给马烙印、除坏牙、剪耳记、剪鬃尾和给羊去势等。老人们在这一天把母羊羔送给儿女、外甥、侄子,祝福他们今后羊群兴旺。青壮年们不论到谁家,主人都要为前来帮助劳动的人们设酒席致谢,酒宴按先茶后酒的习惯进行。在敬酒时,主人捧一木盘放两个酒杯,依次敬让,向帮助去势的人敬献哈达,并宣布当年仔畜成活和牲畜增加的情况。来者也要祝愿主人所养的牲畜兴旺,被烙印去势的牲畜数字与岁俱增。酒席间,大家还要尽情歌唱。



这种繁忙而又欢乐的活动,从一家转到另一家,牧民们整日都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之中。


小  暑

养 生

            Lesser    Heat            


平心静气小暑时节,天气炎热,人们容易烦躁不安,爱犯困,少精神。所以,对应这一时节的特点,在养生健康方面,应该根据季节与五脏的对应关系,养护好心脏。心为五脏六腑之首,有“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之说,心脏的养护尤为重要。中医认为,平心静气,可以舒缓紧张的情绪,使心情舒畅、气血和缓;既有助于心脏机能的旺盛,也符合“春夏养阳”的原则。所以,夏季养生以“心静”为宜,心静自然凉


少动多静:提倡“少动多静”,尤其是老人与小孩,以及体质比较弱的人都应该避免在小暑天气中做剧烈的运动。在清晨或者晚上比较凉爽的时候,可以适当进行小幅度比较缓和的运动,比如打打太极,散步,慢跑这一类的,感觉到出汗就行,没必要运动到大汗淋漓,这样子很容易导致脱水状态、特别是有心血管疾病的病患要注意。


饮食清淡:夏季饮食宜清淡,少食肥甘厚味,多吃豆制品;解暑利湿,健脾益肾。若有肾病不建议吃豆制品。饮食忌贪凉,若食生冷过多,使水湿固脾,脾胃升降,运化功能障碍,就会积水为患。所以,夏季要吃苦,苦瓜等,清泄暑热、以燥其湿,增进食欲。


防暑防晒:中暑是夏季的常见病,小暑时节的天气特点更是容易发生中暑。所以大家外出时一定要做好防暑工作,带好遮阳伞、遮阳帽等工具,多喝水,并尽量避开午后太阳热辣时外出。


“热在三伏”,此时正是进入伏天的开始。“伏”即伏藏的意思,所以人们应当少外出以避暑气。民间度过伏天的办法,就是吃清凉消暑的食品。俗话说“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这种吃法便是为了使身体多出汗,排出体内的各种毒素。天气热的时候要喝粥,用荷叶、土茯苓、扁豆、薏米、猪苓、泽泻、木棉花等材料煲成的消暑汤或粥,或甜或咸,非常适合此节气食用,多吃水果也有益的防暑,但是不要食用过量,以免增加肠胃负担,严重的会造成腹泻。民间还有:“冬不坐石,夏不坐木。”的说法。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愿君入伏清凉🍉



END


文章来源:综合中国文化报、人民日报海外版、灼见等。

图片来源:网络



免责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与本号无关。

版权声明:如需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并保留二维码。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民俗学论坛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中国民俗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