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度归档: 2020年1月

[潘鲁生]庆阳香包:母亲的艺术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协主席  潘鲁生 作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引导广大文化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近年来,潘鲁生委员不断深入基层,研究调查当地民间工艺创作与发展,有相当一部分工艺还成为当地脱贫的重要产业之一。这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

Read More »

调查问卷 | 北运河流域民俗文化普查活动及民俗志编纂调查问卷

北运河流域民俗文化普查活动 及民俗志编纂调查问卷 ● 请您扫码填写问卷 文章来源:北运河今昔 免责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与本号无关。 版权声明:如需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并保留二维码。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民俗学论坛

Read More »

[陈泳超]太湖流域民间信仰类文艺资源的概貌及研究述评

摘   要:太湖流域民间存在着极其丰富的信仰类文艺资源,20世纪后半期以姜彬先生为代表的江浙沪民间文学研究团队在田野调查和学术研究两方面都形成了很多成果。但该项研究的学理设定有一定偏颇,本文尝试进行一定程度的缩减与修正,以“太湖流域民间信仰类文艺资源”为统摄,…

Read More »

[褚建芳]今生与来世——对芒市傣族生活佛教与财富实践的人类学考察

作 者 简 介 褚建芳,南京大学社会学院人类学研究所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经济人类学、仪式与象征、族群与文化。 【基金项目】2018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德宏傣族的族群性与国家向心力关系研究”(18BMZ031)的部分成果。 【摘要】马克斯·韦伯的宗教理论是基于单一的生命世…

Read More »

[石峰]物、祖先及其社会意蕴——一个边汉社会的民族志

【作者简介】石峰,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教授。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黔中屯堡‘族一会’型汉人乡村社会研究”阶段性成果( 15BSH098)。 【摘要】黔中鲍屯妇女服饰关键构件丝头系腰,在社区的社会生活中具有多重意义,其编织技艺由鲍氏11世祖鲍大千留传下来,因此鲍…

Read More »

[阿来]为什么植物在中国文学中越来越枯萎?

从古至今,我们的文学一直跟自然界有联系,自然植物作为投射情感的意象频繁地出现在诗歌中。什么是意象?它不再是自然植物,变成了一种寄予我们情感的事物。 博物学与我的写作 阿来 不知道谁帮我起了这样一个题目,这也算是一个命题作文,因为博物学这三个字要把它说清楚已经非常困难了。我现在正在…

Read More »

新青年 | 李西香:旱池:乡村社会的标志性文化与乡村秩序构建——以鲁中地区三德范村为个案

主编推介 本期新青年李西香,女,山东潍坊人,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山东省旅游工程设计院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村落民俗学。本文主要以鲁中三德范村为例,探讨以旱池为代表的“标志性文化”以及与乡村社会秩序构建之间的关系。 旱池: 乡村社会的标志性文化与乡村秩序构建&nbs…

Read More »

书讯 | 彭牧:《Religion and Religious Practices in Rural China》

出版信息 书名:《Religion and Religious Practices in Rural China》 作者:彭牧 出版社:Routledge (英国伦敦) 出版时间:2019年11月 ISBN:9780367347772       内…

Read More »

[胥志强]传承非遗也要不忘初心

传承非遗也要不忘初心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汉语中本来是一个略显怪异的词,但因为种种因缘际会,在近年来日渐变得深入人心。传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成了社会各界的一个共识。不过,相对于社会实践的热闹,对于非遗本身的深入思考却并不多见。对于非遗保护中的一些根本性问题,比如为什么要保护,…

Read More »

[黄应贵]我的人类学经验

黄应贵 一个人类学者对于人类学的看法,从我个人的经验,至少有三个主要的来源:一个是国际人类学知识发展的冲击,另一个是研究对象的刺激,最后是当事人人生经历的影响。对我来说,这三者是相互影响而纠缠不清的,但人生的经历却是最初影响我决定念人类学的主因。因此,我从这里开始谈我对人类学的看…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