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新青年

新青年|李静玮:“生”“熟”之间:咖喱在中国的在地化

主编推介 本期新青年李静玮,女,民族学博士,湖南郴州人,现为四川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西部边疆中心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文化人类学研究,方向包括喜马拉雅区域的民族关系、社会文化及地缘政治。本文围绕咖喱一题展开,以其饮食文化在中国之发展为线索,进而试理清其在地化的机制。 “生”“熟”之间:咖…

Read More »

新青年|刘建波:云岭的山花:回望云南民族民间文学搜集整理工作

主编推介 本期新青年刘建波,男,云南楚雄人,彝族,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中央民族大学比较文学博士研究生,研究领域为彝族民间文学,神话学。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文章回望了云南民族民间文学搜集整理工作,呈现了云南民间文学百花争妍的图景。 呈现民间文学百花…

Read More »

新青年|王倩倩:现代生活中的楚雄彝族烤罐茶习俗

主编推介 本期新青年王倩倩,女,汉族,河北邯郸人,云南大学文学院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2018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少数民族文学及文化。本文以楚雄彝族烤罐茶习俗为研究对象,探索现代生活中的彝族烤罐茶习俗的传承发展及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现代生活中的楚雄彝族烤罐茶习俗 王倩倩…

Read More »

新青年|张青仁:节日日常化与日常节日化:当代中国的节日生态——以2015年为案例

主编推介 本期新青年张青仁,男,苗族,湖南麻阳人,民俗学博士,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世界民族学人类学研究中心副教授,主要从事民俗学、拉丁美洲人类学研究。本文以2015年节日为例,认为如何改变当前节日异化的现状,强化节日对于人的关注,恢复节日作为休闲文化具备的协调人与自然、…

Read More »

新青年|何佩雯:苗族民间故事中的灾害伦理探究

主编推介 ▲照片右侧为何佩雯 本期新青年何佩雯,女,土家族,湖南沅陵人,云南大学文学院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2017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少数民族文学与文化。本文以灾害为角度来探讨集中于苗族民间故事中的伦理观念。 苗族民间故事中的灾害伦理探究 何佩雯 原文发表于《原生态民…

Read More »

新青年|孟令法: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政策的历史演进

主编推介 本期新青年孟令法,男,江苏沛县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民俗学博士,现为重庆工商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中国民俗学会第九届理事会理事、重庆市孔子儒学研究会秘书长,主要从事口头传统、民间信仰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研究。本文认为立法是一个持续性过程,因而《非遗法》所呈现…

Read More »

新青年|张建军:记录口头传统:从书面文本到数字技术

主编推介 本期新青年张建军,男,河北保定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少数民族文学系博士生,主要从事都市传说,口头传统专业化建档研究。本文认为在技术与理念相融的视域下,以学术旨趣和保护理念为规训,是数字化技术能够真正受惠于口头传统记录和建档工作的实践取向。   记录口头传统:从…

Read More »

新青年|朱林:地方性与互动性:当代仪式研究的两条路径——基于河北涉县娲皇宫民间上社的个案分析

主编推介 本期新青年朱林,男,土家族,南开大学文艺学博士生,研究方向为文艺学、符号人类学、少数民族文学。本文通过娲皇宫民间祭祀活动的个案,考察了仪式恢复和当下展演过程中的地方性和互动性。 地方性与互动性: 当代仪式研究的两条路径 ——基于河北涉县娲皇宫民间上社的个案分析 朱林 原…

Read More »

新青年|陈蓉榕:当代民俗志写作新的尝试 ——《番禺民俗》述评

主编推介 本期新青年陈蓉榕,女,福建人,云南大学文学院中文系民俗学专业201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民俗研究。本文根据刘晓春的《番禺民俗》一书,分为四部分进行分析,以图清晰地展现该书的魅力。   当代民俗志写作新的尝试 ——《番禺民俗》述评 陈蓉榕 原文发表于《民间文…

Read More »

新青年|罗丹 马翀炜:哈尼族迁徙史的灾害叙事研究

主编推介 本期新青年罗丹,女,哈尼族,云南普洱人,民族学博士,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云南大学社会学博士后流动站在站科研博士后。当前聚焦生态民族学研究,长期从事民族问题、族群关系、哈尼文化、哈尼梯田生态文化相关研究。本文在全面考察迁徙原因的基础上,尝试从灾害应对和…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