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度归档: 2020年12月

资讯 | 《中芬三江民间文学联合考察文献汇编》发布会暨“民间文艺田野调查的历史与方法”研讨会在京召开

12月25日,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主办的《中芬三江民间文学联合考察文献汇编》发布会暨“民间文艺田野调查的历史与方法”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中国文联党组成员 张雁彬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协主席 潘鲁生 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张雁彬,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协主席潘鲁生,…

Read More »

[李扬]忆往云烟过 民协未尽缘

作 者 简 介 李扬,1982年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1985年辽宁大学中文系硕士研究生毕业,获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学位,1994年香港大学中文系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哲学博士学位。1985-1987年在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辽宁分会工作,1984年成为中国民间文艺…

Read More »

[张志刚]深描“中国本土信仰仪轨传统的文化底蕴”

摘  要:国际学术界的研讨动向表明,20世纪中后期以来,在“象征理论”的影响推动下,“仪式与意义”的关系问题,日渐成为民俗学、人类学、宗教学特别是宗教人类学的研讨热点与前沿课题。以比较研究的方法论视野,探究中国本土信仰仪轨传统的基本特性,或许有助于深描其文化底蕴,拓展东…

Read More »

[朱 林]文学民族志:民族文学的文化记忆与阐释功能

20世纪90年代以来,少数民族文学中一个突出的现象值得关注,即对地方性知识、边缘文化、弱势族群关注的作品越来越多,这些作品在对巫术、神话、宗教等的充分展示中表现了对“他者”的关注和认同。更重要的是,在创作过程中,作家往往运用人类学的思想和手段,从书斋走向田野,一定程度上充当了人类…

Read More »

田野记|朝山问顶·进京找庙③:从田野理解京城

10月21日:讨论与总结 承蒙陈欣琦女士的热情安排,在国子监后身的“山水客厅”中,大家对为期五天的工作坊进行了讨论与总结。为尽可能呈现话题的丰富性与启发性,以下纪要部分将尽可能保持讨论的原貌,仅做大致分类,避免二次加工造成信息损失。 山水客厅内的讨论 田野的意义 赵世瑜首先强调,…

Read More »

田野记|朝山问顶·进京找庙②:古道与朝山,街坊与王权

10月19日上午:京西古道 10月19日上午,工作坊一行13人从北京市海淀区出发,乘中巴车前往妙峰山。首先到达距离妙峰山镇不远的京西古道。 京西古道,是北京以西永定河中上游流域地区古老道路的统称,最远可追溯到远古先民迁徙时踏辟出来的山间道路和永定河廊道,到元代后,陆续形成了纵横交…

Read More »

田野记|朝山问顶·进京找庙①:五顶、香会与西海变迁

2020年10月17日至21日,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与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中心联合举办“进京找庙”田野工作坊,十二位来自不同领域的学者踏访三山五顶、寻迹内城胡同,从寺庙活动及其遗迹中理解元明清王朝中心的社会历史。 本期田野工作坊分为五个主题进行:“五顶与香会”“古道与朝山”“水边的…

Read More »

趣读 | “送王船”知多少?来自海上丝绸之路的集体活动

2020年进入最后一个月,福建省厦门市的民众迎来了三四年一度的大活动——送王船。厦门市同安区吕厝社区、思明区沙坡尾社区、湖里区钟宅畲族社区等地,迎王船、王爷巡境、送王船等仪式和舞狮、高甲戏、车鼓弄等文化节目接连登场,让这个冬日充满节日气氛,众多外地游客也赶到厦门一探究竟。 就在活…

Read More »

新青年|李海云:全真道与地方社会传统——以山东潍县玉清宫为考察中心

主编推介 本期新青年李海云,女,山东聊城人,民俗学博士,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民俗研究》编辑,主要研究领域为乡村仪式、民间艺术等。本文聚焦山东潍县玉清宫,考察全真道教派建构及其与地方社会的关系,并试图在更广泛的意义上,理解以宫观为中心的全真道教团活动,如何在国家大一…

Read More »

[彭佳琪]江浙地区“两头做人家”婚姻实践形式探析——以嘉兴市为例

本文以“两头做人家”婚姻形态为重点进行描述,先展现“两头做人家”婚姻的整体概况,继而从婚前协商、婚礼过程、婚后生活和生儿育女四个角度来详细说明民众如何一步一步进行婚姻策略实践,使得子女对双方家庭的继嗣被认同并实现。 一、“两头做人家”婚姻形态描述 “两头做人家”是对嫁娶婚形态的调…

Read More »